《文峰书院次韵》
时间: 2025-01-26 01:4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平端合老人龙,卧隐城南江上峰。
笔讶草玄高起冢,膏因继晷惯烧松。
花间得句诸儿续,月底吹箫二客从。
闭户著书秋更晚,隔溪烟树夕阳重。
白话文翻译:
在太平盛世,适合老人龙一般的智者,
他卧隐在城南的江边高峰上。
笔墨惊叹于那草木的幽深,仿佛高耸的冢墓,
甘露因继日而烧松,宛如习惯的烹煮。
在花间收获的诗句,孩子们不断续写,
月下吹箫的二位客人,随风而来。
闭门著书,秋天的夜晚愈发悠长,
隔着溪水,烟树中夕阳的光影愈显沉重。
注释:
- 老人龙:指智慧老成的人,"龙"常象征着深厚的智慧。
- 卧隐:隐居的状态,安静、隐秘地生活。
- 草玄:指草木的深邃与神秘,可能与道教哲学有关。
- 膏因继晷:膏指甘露,因继日而生,说明自然的循环。
- 得句:获得诗句。
- 著书:写书,创作。
- 夕阳重:夕阳西下,给人以沉重的感觉,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俊,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风格多与道家哲学相关,文学上追求自然与清雅,常表现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反映出一种恬淡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前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环境,江边的高峰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遐想。接下来的句子,诗人通过“笔讶草玄高起冢”将草木与高冢结合,表现了对自然深邃之美的惊叹,暗含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沉思。而“膏因继晷惯烧松”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规律,暗示着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认同。
后半部分诗句转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孩子们的诗句与月下的箫声,传达出一种温馨而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最后两句“闭户著书秋更晚,隔溪烟树夕阳重”则通过浓厚的秋意和夕阳的沉重,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似乎在此刻感受到孤独与沉思。整首诗言辞优美,意境深远,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平端合老人龙:在太平盛世中,适合像老人龙这样的智者。
- 卧隐城南江上峰:隐居于城南江边的高峰,表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笔讶草玄高起冢:用笔惊叹于草木的幽深,仿佛看到高耸的冢墓,暗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 膏因继晷惯烧松:甘露因阳光而滋润,似乎在描绘自然的规律。
- 花间得句诸儿续:在花丛中获得的诗句,孩子们继续创作,表现出诗的传承。
- 月底吹箫二客从:月下有两位客人吹箫而来,增添了生活的韵味。
- 闭户著书秋更晚:关上门写书,秋天的夜晚更显得漫长。
- 隔溪烟树夕阳重:隔溪的烟树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沉重,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老人龙”比喻智慧的象征。
- 拟人:将草木与诗句赋予生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如“闭户著书秋更晚,隔溪烟树夕阳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老人龙:象征智慧与隐逸。
- 高峰:象征理想的隐居环境。
- 甘露:象征自然的恩泽与生命的滋养。
- 花间:象征生动与活泼的生活。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老人龙”指的是哪类人?
- A. 年轻人
- B. 智者
- C. 士兵
- D. 商人
-
诗人隐居在什么地方?
- A. 山顶
- B. 城南江上峰
- C. 市中心
- D. 海边
-
“隔溪烟树夕阳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期待
- D. 无所谓
答案:
- B. 智者
- B. 城南江上峰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之美。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往事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林俊《文峰书院次韵》 vs 王维《鹿柴》:
- 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自然景色的静谧和内心的宁静,而林俊则在描写中融入了人际交流的温暖,展现出更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林俊研究》
- 《古典诗词精华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