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卧屏十八花·姚黄》

时间: 2025-01-10 22:59:30

抗旌汾浦根移白,竖箔蓝关花染红。

欲识龙媒空万马,宫袍黄挟御炉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抗旌汾浦根移白,竖箔蓝关花染红。
欲识龙媒空万马,宫袍黄挟御炉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汾浦的旌旗在白色的根部飘扬,蓝色的关口上花朵被染成了红色。想要知道龙媒(传说中的神龙)是如何空中飞驰的,宫殿中的袍子黄得如同御炉的火焰,带着阵阵风。

注释:

  • 抗旌:指的是抗起旌旗,表示一种气势或气魄。
  • 汾浦:指的是汾河边的一个地方,古时常用于描绘自然景色。
  • 根移白:形容树木的根部移到白色的地方,生动描写了自然景观。
  • 竖箔蓝关:蓝关是指特定的地理位置,竖箔即竖起的旗帜。
  • 龙媒:古代传说中的神龙,常被视为传递信息、象征威严的生物。
  • 万马:形容数量众多的马,象征力量和气势。
  • 宫袍:指的是宫殿中的服装,具有皇权和地位的象征。
  • 黄挟御炉风:黄袍包围着御炉的风,形象地表现了帝王的威严。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龙媒”,源于古代神话中龙的形象,象征着权力和神秘。古代皇帝常以龙作为象征,龙媒则是指能够传递皇命的使者。此外,宫袍和御炉的描绘,也引申出皇权的威严和富丽堂皇的气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葛立方,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合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盛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力的思考。

诗歌鉴赏:

在《题卧屏十八花·姚黄》中,葛立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开头两句“抗旌汾浦根移白,竖箔蓝关花染红”,以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汾浦的自然之美,白色的根和红色的花形成鲜明对照,仿佛是在描绘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这种对比不仅令画面生动,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美的沉思。

接下来的“欲识龙媒空万马,宫袍黄挟御炉风”,则将视野从自然景色转向了人文历史。龙媒的意象与宫袍的结合,突显了权力的象征与人间的威严。这一层次的提升,使得整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的赞美,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权力与人情之间的关系。

整首诗在意象上流畅而自然,情感上深邃而丰富,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又反映了对人世间权力与地位的思考,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抗旌汾浦根移白:描绘了汾浦的旌旗在风中飘扬,根部的白色象征纯洁与力量。
  • 竖箔蓝关花染红:蓝色的关口上竖起的旗帜,与红色的花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鲜艳的视觉效果。
  • 欲识龙媒空万马:表达了想要了解神秘力量与人间气势的渴望。
  • 宫袍黄挟御炉风:通过对宫袍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威严和权力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权力进行比喻,形成强烈的对比。
  • 对仗:如“抗旌汾浦”与“竖箔蓝关”,增强了诗的对称美感。
  • 意象:通过色彩与景物的结合,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丽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权力象征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世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旗:象征着战斗与勇气。
  • :代表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龙媒:象征着权力与神秘。
  • 宫袍:反映出地位与威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媒”指代什么? A) 一种花
    B) 古代神话中的生物
    C) 一种乐器

  2. “抗旌汾浦”中的“汾浦”指的是哪条河流?
    A) 长江
    B) 黄河
    C) 汾河

  3. 诗中提到的“宫袍”象征着什么?
    A) 富贵与地位
    B) 自然景观
    C) 战争与勇气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寄李白》:同样描绘自然与人文结合的诗作。
  • 《春夜喜雨》:表现自然景色与情感的流动。

诗词对比:

  • 比较《题卧屏十八花·姚黄》和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涉及自然景观的描绘,但李白的诗更侧重于豪放与浪漫,而葛立方的作品则更注重细腻与深刻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了更多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帮助读者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