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不寐》

时间: 2025-01-11 01:21:41

凉风起日暮,木叶莽萧萧。

高馆一镫悄,故乡千里遥。

虫声寒古壁,蝶梦醒残宵。

明月不知处,离愁空酒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起日暮,木叶莽萧萧。
高馆一镫悄,故乡千里遥。
虫声寒古壁,蝶梦醒残宵。
明月不知处,离愁空酒浇。

白话文翻译:

凉风在黄昏时起,树叶在风中飘落,发出沙沙的声音。
高高的旅馆里只点着一盏孤灯,故乡在千里之外显得格外遥远。
虫鸣声在古老的墙壁上回荡,梦中的蝴蝶在残夜中苏醒。
明月不知道在哪里,孤独的离愁只能用酒来浇灌。

注释:

  • 凉风:指清凉的风,营造出黄昏时分的萧瑟氛围。
  • 莽萧萧:形容树叶纷纷落下的声音,传达出秋意的凄凉。
  • 高馆:高大的旅馆,象征孤独与远离。
  • :指灯,古代常用的照明工具。
  • 离愁:离别的愁苦,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描绘旅馆中的孤独与凄凉,反映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中“明月不知处”暗示月亮的无情与游子的孤独感,表达了离别的沉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镛,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旅途中,诗人身处异乡,面对落日黄昏,思乡之情愈加浓厚,体现出游子在异地的孤独与思念。

诗歌鉴赏:

《旅馆不寐》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凄凉的氛围。诗的开头“凉风起日暮,木叶莽萧萧”便让人感受到黄昏的宁静与凄凉。随着夜幕降临,诗人目睹旅馆中的孤灯,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思念,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诗人将虫声与蝶梦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的喧嚣,又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明月不知处,离愁空酒浇”更是将离愁化为酒,展现一种无奈的情感宣泄。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象的描摹,又有深厚的情感渲染,体现了方镛对游子心境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凉风起日暮”:描绘了黄昏时分,凉爽的风开始吹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气息。
    • “木叶莽萧萧”:树叶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增强了诗的意境。
    • “高馆一镫悄”:高高的旅馆中,只有一盏孤灯静静地照亮,象征着孤独。
    • “故乡千里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距离的遥远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 “虫声寒古壁”:虫鸣声在古老的墙壁上回荡,渗透出一种冷清的氛围。
    • “蝶梦醒残宵”:梦中的蝴蝶在残夜中苏醒,暗示梦境的破灭与现实的孤独。
    • “明月不知处”:明月似乎不知道游子的心境,增添了孤独感。
    • “离愁空酒浇”:用酒来浇灌离愁,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感发泄。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需要用酒来浇灌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 拟人:月亮被赋予了“无知”的特性,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尤其在每句的意象和情感上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着季节变换和游子的孤独感。
  • 木叶:代表自然的凋零与生命的流逝,暗示时间的无情。
  • 高馆:象征着旅途的孤独与离别的苦涩。
  • 虫声:自然的声音,反衬出内心的孤寂。
  • 明月:象征着思念与远方的故乡,月亮的无情更显离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馆一镫悄”中的“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盏灯
    C. 一种建筑
    D. 一种饮品

  2. “明月不知处”中,明月的“无知”是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孤独
    C. 忧愁
    D. 希望

  3. 诗中虫声与蝶梦的结合主要反映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生命的美好
    C. 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D. 旅途的快乐

答案:1-B,2-B,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更多侧重于友情与壮志。
  • 李白《庐山谣》: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旅馆不寐》中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方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