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椿》

时间: 2025-01-26 03:09:47

一番霖雨下商岩,末路方收破冢帆。

鸡肋未能忘圳亩,骊珠还见发囊函。

润分馀浸回枯辙,色借阳春起陋缄。

自是亨嘉相际会,便应从此出尘凡。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番霖雨下商岩,末路方收破冢帆。
鸡肋未能忘圳亩,骊珠还见发囊函。
润分馀浸回枯辙,色借阳春起陋缄。
自是亨嘉相际会,便应从此出尘凡。

白话文翻译

一场细雨洒落在商岩,直到最后才收起破旧的船帆。
即使鸡肋般的东西也不能忘记那条圳渠和田地,
骊珠还可以从囊中看到光彩。
滋润的雨水分开了余湿,浸透了干枯的车辙,
色彩借着阳春而生,揭开了丑陋的封缄。
这是亨嘉之时的相聚,应该从此摆脱尘世的烦扰。

注释

  • 霖雨:连续不停的细雨。
  • 商岩:指商代的岩石,象征着古老与历史。
  • 鸡肋:比喻无用而又舍不得的东西。
  • 骊珠: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
  • 浸回枯辙:指雨水滋润干枯的车辙,象征复苏。
  • 亨嘉:亨通和美好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字子仪,号少山,曾任官职,擅长诗词,以豪放、清新见称。他的诗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和子椿》创作于李之仪旅居他乡之时,借助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中通过细雨、破帆等意象,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和子椿》在意象的选择上极为考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内心的结合。开篇的“一番霖雨下商岩”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与挫折。雨水的滋润与船帆的收起,象征着经历风雨后的沉淀与反思。接着,诗中提到的“鸡肋”与“骊珠”,则展现了对生活琐事的无奈与珍贵事物的珍视,体现了人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追求。

后面的“润分馀浸回枯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水如何恢复干枯的车辙,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重生。最后,诗的结尾部分“自是亨嘉相际会”,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强调了人应当从世俗的纷扰中解脱出来,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子,结合个人情感,营造出一种既感伤又积极向上的氛围,体现了李之仪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霖雨下商岩:细雨滋润着商岩,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境。
  2. 末路方收破冢帆:在旅途的尽头,才收起破旧的帆,暗示着经历与放下。
  3. 鸡肋未能忘圳亩:虽然无用的事物无法忘怀,但依然牵挂着土地与生活。
  4. 骊珠还见发囊函:珍贵的东西依旧闪烁光芒,象征着希望与珍视。
  5. 润分馀浸回枯辙:雨水滋润了干枯的车辙,象征复苏与生命的希望。
  6. 色借阳春起陋缄:春天的色彩打破了尘封的局面,带来新的生机。
  7. 自是亨嘉相际会:这正是亨通美好的时光,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8. 便应从此出尘凡:应当从尘世的烦扰中解脱,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琐事比作“鸡肋”,形象地表达对无用事物的无奈。
  • 拟人:通过“润分馀浸”表现自然界的生机。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心灵的追求,倡导人们摆脱尘世的烦扰,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霖雨:象征生机与希望。
  • 破帆:象征经历与放下。
  • 鸡肋:象征无奈与珍惜的事物。
  • 骊珠:象征珍贵与美好。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多重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霖雨”指的是什么?

    • A. 一场细雨
    • B. 一场大雨
    • C. 一个季节
    • D. 一种情感
  2. “鸡肋”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珍贵的事物
    • B. 无用而舍不得的东西
    • C. 生活的烦恼
    • D. 大自然的恩赐
  3. 诗的结尾强调了什么?

    • A. 追求物质
    • B. 解脱尘世的烦扰
    • C. 享受生活
    • D. 追求名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维《鹿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之仪《和子椿》王维《鹿柴》: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感受。李之仪更注重人生的思考与解脱,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李之仪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