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石》

时间: 2025-01-26 02:47:54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

白话文翻译:

即使丫头石已经断裂,石上的文字却没有完全失真。
算起来,赤乌星的出现近在眼前,书籍中对黄象的记载则让人怀疑很多。
不知何时经历过霹雳之声,异代之间见到了战争的景象。
更要与千秋万代一起观赏,松树和煤炭的价值定会大打折扣。

注释:

  • 丫头石:指的是一种形状像丫头的石头,可能寓意某种历史遗迹或文化象征。
  • :指石头的破损。
  • :指错误或失真。
  • 年筭:指年份的计算。
  • 赤乌:指的是赤乌星,古代天文中的一个星象,象征时光的流逝。
  • 书疑:指对书中记载的怀疑。
  • 霹雳:指雷声或突如其来的大事。
  • 干戈:指战争、武器。
  • 松煤:指松树和煤炭,可能象征着自然资源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东篱,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代表了宋诗的风格,倡导清新自然、追求真情实感的诗风。他的诗作多涉及山水、田园,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宋代,可能与当时社会动荡、文化传承的背景有关。诗人通过对古代遗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诗歌鉴赏:

《丫头石》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思考深度的诗作。整首诗以“丫头石”为引子,展开对时间与文化的反思。前两句通过对古代遗物的描写,表现了时间对文化的影响,尽管石头已然破损,但它的文字依然保存着历史的痕迹。这种对历史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的信念,透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则引入了天文现象和战争的意象,通过“赤乌”和“干戈”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时局的动荡,暗示着经历了霹雳般的冲击。最后一句“更与千秋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未来的对话,强调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关怀。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而深邃,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探索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即使这块石头已破损,石上的文字还是保留了一些真实的信息。
  • 年筭赤乌近,书疑黄象多:通过天文现象的变化,引发对历史文献的质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缺失。
  • 几时经霹雳,异代见干戈:反映历史的变迁与战争的无情,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
  • 更与千秋看,松煤定费摩:抒发了对于未来的思考,资源的价值在时间中可能会被重新审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遗物比作文化的载体,反映出时间的侵蚀。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赤乌星和干戈等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及历史的冲突。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物的观察,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的审视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丫头石:象征历史的承载与文化的传承。
  • 赤乌: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宇宙的变化。
  • 干戈:象征战争与历史的苦难。
  • 松煤:象征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丫头石》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白居易
  2. “丫头石虽断,文字未全讹”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古物的破损
    • B. 文化的传承
    • C. 时间的流逝
    • D. 历史的遗忘
  3. 诗中提到的“赤乌”象征着什么?

    • A. 资源
    • B. 战争
    • C. 时间
    • D. 自然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丫头石》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涉及历史的思考与文化的传承,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对古物的感怀,而苏轼则更加注重对自然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