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偈二首
原文展示
将心除妄妄难除,即妄明心道转迂。
桶底趯穿无忌讳,等闲一步一芙蕖。
白话文翻译
要想去除内心的妄念,实在是很难做到;
但如果妄念消失,明心见性,反而走了弯路。
如同桶底的洞穿,毫无顾忌;
在这过程中,随意迈出一步,便能见到一朵莲花。
注释
- 妄:指虚妄、不实的念头。
- 明心:指心灵明净,洞悉真理。
- 道:指修道、悟道。
- 趯穿:指一击穿透。
- 无忌讳:没有顾虑和忌讳。
- 芙蕖:莲花,象征清净、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宝印,宋代高僧,以诗歌和禅理为主,倡导内心的觉悟与明心见性。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佛教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禅宗思想的深邃。作者试图通过字句表达修行的艰难与内心觉悟的路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心与妄的辩证关系的探讨,展现了内心修行的复杂性。首句“将心除妄妄难除”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修行的难度,内心的妄念如同缠绕的藤蔓,难以割舍。第二句“即妄明心道转迂”则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哲理:如果能超越妄念,内心自然会明亮,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走许多弯路。接下来的“桶底趯穿无忌讳”生动地比喻了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缺乏忌惮,勇敢地面对内心的真相。最后一句“等闲一步一芙蕖”将莲花的美丽与内心的觉醒相结合,暗示修行者只需迈出勇敢的一步,就能领悟到一种清净的境界。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却富有哲思,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禅理,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内心的妄念,追求真正的清净与觉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心除妄妄难除:想要去掉心中的妄念,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 即妄明心道转迂:当妄念被去除,内心自然会清明,但这条道路往往是曲折的。
- 桶底趯穿无忌讳:就像桶底被打穿那样,毫无顾忌地去面对自己的内心。
- 等闲一步一芙蕖:在这个过程中,轻松地迈出一步,就能看到美丽的莲花,象征觉悟与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内心的妄念比作难以去除的藤蔓,桶底的洞则象征内心的坦荡与无畏。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莲花象征着纯洁和觉悟,传达了内心修行的美好结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内心妄念的反思与超越,强调修行的艰难与领悟的美好,鼓励人们在面对内心的妄念时,勇敢地迈出一步,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真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妄:代表内心的虚妄与杂念。
- 心:象征人的内在意识与灵魂。
- 桶底:象征内心的坦荡与真诚。
- 芙蕖:象征纯洁与觉悟的心灵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将心除妄妄难除”,这里的“妄”指的是?
- A. 真理
- B. 虚妄的念头
- C. 快乐
-
填空题:在诗中,莲花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桶底”意味着内心的恐惧和忌惮。(对/错)
答案
- B
- 觉悟与纯洁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心经》:探讨内心空灵与觉悟的经典佛教经文。
- 《禅僧的诗》:集结了多位禅宗高僧的诗作,展现他们的思想与修行经历。
诗词对比
- 王维《终南山》:同样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清明,反映了诗人与自然、心灵的和谐关系。
- 白居易《秋夕》: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内心孤寂的感叹,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探讨了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禅宗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