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
正觉山前,无风起浪。
金山个里,佛魔俱丧。
明星现时,且莫欺诳。
无牛乳麋,有德山棒。
为甚如此,真法供养。
白话文翻译:
佛的境界高出一丈,魔的境界也高出一丈。在正觉山前,没有风浪的起伏。金山之内,佛和魔都失去了力量。明星出现的时候,切莫被欺骗和迷惑。没有牛乳和麋鹿,唯有德行的法杖。为何会这样,真正的法要好好供养。
注释:
-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佛与魔的境界各有高低,暗示在修行的路上,正邪势力相持不下。
- 正觉山前,无风起浪:正觉山象征觉悟的境界,意指在此地心境宁静,无波动。
- 金山个里,佛魔俱丧:金山象征着财富与物欲,暗示在物质追求中,正邪皆失去力量。
- 明星现时,且莫欺诳:明星象征光明与指引,提醒人们不要被假象迷惑。
- 无牛乳麋,有德山棒:无牛乳与麋鹿代表物质的缺乏,德山棒则象征修行中的坚韧与坚持。
- 为甚如此,真法供养:强调真实的法理是修行的根本,需认真供养与遵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宝印,宋代高僧,以其深厚的佛学造诣和诗词才能著称。他的作品多探讨佛教思想及修行的哲理,风格简练而深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佛教影响力逐渐深入民间之时,诗中反映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修行者在面对内心魔障时的坚定信念。
诗歌鉴赏:
《偈颂十五首》中的这一首,深刻地揭示了修行者在追寻真理过程中的内心挣扎和外在环境的挑战。开篇通过“佛高一丈,魔高一丈”对仗的句式,直接点明了正邪力量的对峙。此后,诗人引入“正觉山前,无风起浪”,意在表达在追求觉悟的道路上,修行者必须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坚定。
金山象征着物质的诱惑,诗中“佛魔俱丧”的意象则呼应了当时社会对物欲的思考,暗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并不来自于外在的追求,而是在于内心的修行。接下来的“明星现时,且莫欺诳”,是对修行者的一种警醒,提醒他们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不应迷失自我。
最后,“无牛乳麋,有德山棒”则体现了对物质的超越,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传递出一种豁达与坚定的精神,体现了佛教哲学中对内心修炼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佛与魔的境界相互较量,暗示修行过程中的挑战。
- 正觉山前,无风起浪:在追求觉悟的道路上,内心应保持宁静。
- 金山个里,佛魔俱丧:物质的追求使得正邪都失去了力量。
- 明星现时,且莫欺诳:光明的出现时,需保持警惕,不被假象迷惑。
- 无牛乳麋,有德山棒:缺乏物质的同时,德行是修行的支柱。
- 为甚如此,真法供养:强调真实的法理是修行的关键。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佛高一丈,魔高一丈”,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金山”比作物质的诱惑,传达深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探讨修行者在面对内心魔障和外部诱惑时应持有的态度,强调德行和内心修炼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佛:象征智慧与觉悟。
- 魔:象征内心的障碍与诱惑。
- 金山:物质财富的象征。
- 明星:光明与希望的象征。
- 德山棒:修行中的坚韧与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佛高一丈,魔高一丈”表达了什么?
- A. 佛与魔的力量对比
- B. 佛的力量比魔更高
- C. 魔的力量比佛更高
- D. 佛与魔无关
-
“明星现时,且莫欺诳”中“明星”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光明与希望
- C. 幻觉
- D. 内心的平静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同样探讨佛教哲学的经典作品。
- 《心印》:涉及内心修行与觉悟的作品。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强调豪放与人生的享乐,而释宝印则注重内心的修行与反思,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提供丰富的古诗词背景及解读。
- 《佛教哲学入门》:深入了解佛教思想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