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银灯》
时间: 2025-01-10 21:56: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剔银灯
江上秋高霜早。云静月华如扫。
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
等闲临照。潘郎鬓星星易老。
那堪更酒醒孤棹。望千里长安西笑。
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
此情谁表。除非是重相见了。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秋天已经高高在上,霜降得很早。天空宁静,月光如同被扫过一样。候鸟刚刚飞起,蛐蛐在悲鸣,正是黄花衰落的时节。随意地照镜子,潘郎的发丝早已斑白,真让人感慨。怎么忍受酒醒后,孤舟漂泊呢?远望千里之外的长安,心中不禁微笑。手臂上的妆痕,胸前的泪粉,暗暗勾起多少离愁。这样的情感谁能表述呢?除非是重逢的一刻了。
注释
- 剔银灯:指一种灯具,象征着夜晚和思念。
- 候雁:指候鸟,常用来比喻离别与思念。
- 潘郎:泛指年轻的男子,这里暗指诗人心中的爱慕之人。
- 妆痕、泪粉:妆痕指化妆留下的痕迹,泪粉则是因悲伤而流下的泪水,象征着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邈是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清新婉约,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常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和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诗人心中思念之情愈发浓烈之时,背景可能与个人经历或社会环境的变迁有关。
诗歌鉴赏
《剔银灯》是一首充满秋意和离愁的诗作。开篇以“江上秋高霜早”引入,描绘了严秋的意境,似乎在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如这秋霜般冷清。月光如洗,静谧的夜空让人更容易沉浸于思念之中。诗中通过候雁和啼螳的意象,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过往的怀念。这一切都在黄花衰草的背景下显得愈发凄凉。
随着诗情的发展,“潘郎鬓星星易老”一句,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令人感伤。接下来的“那堪更酒醒孤棹”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酒醒后的沉重与孤独感愈显明显。
最后,诗人在思念与愁苦中发出感叹,“此情谁表”,表明了对情感的无奈与渴望重逢的心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宋代诗人对人生、爱情、季节变化的深刻思考和细腻描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上秋高霜早。”:描绘秋天的到来,霜降象征着寒冷和即将到来的离别。
- “云静月华如扫。”:月光明亮,云层稀薄,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候雁初飞,啼螀正苦,又是黄花衰草。”:候雁飞起,虫鸣悲苦,黄花和衰草暗示着时光流逝和衰老。
- “等闲临照。”:随意照镜子,感叹时光的无情。
- “潘郎鬓星星易老。”:对爱人容貌的思念与时间无情的感悟。
- “那堪更酒醒孤棹。”:酒醒后的孤独感加重,无法忍受这种寂寞。
- “望千里长安西笑。”:远眺长安,心中暗自对过往的惆怅一笑。
- “臂上妆痕,胸前泪粉,暗惹离愁多少。”:妆痕与泪水交织,表现了对离愁的深沉感受。
- “此情谁表。”:这样的情感谁能说得清。
- “除非是重相见了。”:重逢才能解开内心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云静月华”、“候雁初飞”等。
- 比喻:运用“黄花衰草”比喻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衰败。
- 拟人:将啼螳与候雁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与爱人的深切怀念,流露出对相聚与离别的感叹,展现了浓厚的离愁情绪。
意象分析
- 秋天:象征着离别、时间的流逝。
- 候雁:代表思念与孤独。
- 泪粉、妆痕:体现内心情感的纠葛和对往昔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剔银灯》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沈邈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潘郎”指的是什么?
- A. 一位诗人
- B. 一只鸟
- C. 一个心上人
- D. 一种花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剔银灯》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李清照则更注重内心细腻的情感描写。两者虽然表达了相似的思念之情,但在艺术手法和情感深度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