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径青松露,三门白水烟。
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
地旷迎先见,村移眺更妍。
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条小路,两旁是青松,路上露水闪烁;三扇大门后面,白水如烟般袅袅升起。殿宇横卧在树梢之上,塔尖透过缝隙直入天空。开阔的土地迎接远方的客人,村庄迁移后望去更显妍丽。我追着行程,忙于奔波,不得停下脚步,享受春天的美好。
注释:
- 青松露:青松上沾着露水。
- 三门:指寺庙的三道门。
- 白水烟:形容水汽弥漫,如烟雾一样。
- 殿:指寺庙的主殿。
- 塔漏:塔的尖顶透过缝隙。
- 地旷:指地势开阔,视野广阔。
- 迎先见: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 村移:村庄迁移。
- 追程:指继续赶路。
- 泊春船:比喻停留享受春天的美好。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青松、白水、殿宇、塔尖等,均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诗的意境,表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见长,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一次游览严寺的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对宁静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祟德道中望福严寺》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首句“一径青松露”,描绘出一条静谧的小路,青松上点缀着露珠,给人以清新之感;“三门白水烟”则通过生动的景象,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幽雅,水汽缭绕,仿佛在诉说着古寺的宁静与深邃。
诗中“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展现了殿宇和塔的高耸,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宏伟而又和谐的感觉。接下来的“地旷迎先见,村移眺更妍”,则表现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似乎在呼唤他人一同欣赏这份美好。
末句“追程坐行役,不得泊春船”,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考,尽管美好在眼前,但生活的繁忙却使得诗人无法停下脚步,享受这份春天的寂静与美丽。整首诗在抒发对自然的赞美之余,亦隐含了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刻的哲理思考与情感体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径青松露:描绘出小路两侧的青松,清晨的露水在阳光下闪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三门白水烟:寺庙的三扇门后,水汽如烟,暗示着寺庙的神秘与幽静。
- 殿横林外脊:殿宇高耸,仿佛横跨在树林之上,展示出建筑的雄伟。
- 塔漏隙中天:塔尖透过树木的缝隙,直指天空,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
- 地旷迎先见:广袤的土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现出自然的开阔。
- 村移眺更妍:迁移后的村庄在远处看来更加美丽,体现了自然与人居的和谐。
- 追程坐行役:虽有美景,却因行程忙碌而无法停留。
- 不得泊春船:暗示春天的美好无法享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水烟”,用烟来比喻水汽的缭绕。
- 对仗:如“殿横林外脊,塔漏隙中天”,对称工整。
- 意象:通过青松、白水、殿宇、塔尖等意象,营造出诗歌的画面感。
-
主题思想: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青松: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白水:代表清澈、宁静,寓意智慧与灵性。
- 殿宇:象征着信仰与人类文明。
- 塔尖:代表追求与向上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包含哪些?
- A. 青松、白水、殿宇、塔尖
- B. 高楼、流水、花园、桥梁
- C. 田野、山川、城市、海洋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 C. 对旅行的向往
-
诗中“白水烟”是比喻什么?
- A. 水汽缭绕
- B. 烟雾弥漫
- C. 河流湍急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春晓》 by 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比较杨万里的《祟德道中望福严寺》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生活的感悟,而后者则侧重于宁静的氛围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选编了宋代的优秀诗作,包括杨万里和他的同代诗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解析与赏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