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四犯 登德清玉尘峰浮远楼》
时间: 2025-01-26 02:28:54意思解释
玲珑四犯 登德清玉尘峰浮远楼
作者: 杨夔生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叠巇砌蓝,峭岑镵碧,飞楼缥缈云路。浩歌携谢屐,远蹑卢敖步。危楯玲珑漫抚。倚高寒鬓丝千缕。半壁晴湍,数峰苍石,霞杪画秋树。空翠冷,沾衣屦,乍泠泠松籁,如听风雨。雁边秋去远,天澹长烟暮。乾坤静里堪舒啸,又打起清时钟鼓。悄延伫。眺绿野,几家桑苧。
白话文翻译:
在重重叠叠的台阶上,蓝天映衬着巍峨的山峰,飞楼如同飘渺的云路。高歌着携带着谢家鞋子,远远地踏着卢敖的步伐。危楼玲珑的结构随手抚摸,倚靠在高处,寒风中鬓发如丝千缕。半壁的晴湍,数座苍石,霞光映衬着秋天的树木。空中翠色冷冷,沾湿了衣襟,乍一听松树的风声,宛如听见风雨。雁阵渐行渐远,天色渐暗,长烟笼罩着暮色。在这静谧的天地里,舒心的啸声响起,清脆的钟鼓声再度敲响。静静地伫立,眺望着绿野,隐约可见几家桑树和苧麻。
注释:
- 叠巇: 叠加的台阶。
- 峭岑: 陡峭的山峰。
- 镵碧: 砌成的碧色石头。
- 飞楼: 高耸入云的楼阁。
- 浩歌: 高声歌唱。
- 卢敖: 指古人卢敖,代表一种闲适的姿态。
- 危楯: 升高的建筑或平台。
- 松籁: 松树的风声。
- 天澹: 天色淡淡的样子。
- 钟鼓: 清脆的钟声与鼓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夔生,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优美。他的诗作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作者登上德清的玉尘峰时,反映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感悟与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新脱俗的意象描绘了玉尘峰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开篇描绘山路的艰险与高耸,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攀登的艰难与壮丽。通过“叠巇砌蓝,峭岑镵碧”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的层次感与色彩感,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中。
接着,诗中通过“浩歌携谢屐”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展现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诗人在高处静观四周,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喧嚣的宁静,体现了对自然的沉醉与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几句描绘了远方的景象与内心的宁静,雁阵与天色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高远的情怀与博大的胸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巇砌蓝,峭岑镵碧: 描述山路的叠加与陡峭的山峰,色彩鲜明。
- 飞楼缥缈云路: 形容高楼如云,仿佛在空中飘浮。
- 浩歌携谢屐: 表达在高歌中行走,携带昔日的情怀。
- 危楯玲珑漫抚: 描绘高处的细腻与优雅,抚摸那份宁静。
- 半壁晴湍,数峰苍石: 展现晴朗的水流与苍翠的山石,构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 霞杪画秋树: 描绘秋天的树木在霞光中的美丽。
- 空翠冷,沾衣屦: 感受清冷的翠色,衣襟沾湿的情景。
- 乍泠泠松籁,如听风雨: 松树的风声如同雨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雁边秋去远,天澹长烟暮: 雁阵远去,天色渐暗,暗示时间的流逝。
- 乾坤静里堪舒啸: 在宁静的天地中,诗人感到心灵的放松。
- 又打起清时钟鼓: 钟鼓声响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节奏。
- 悄延伫: 安静地停留,观望四周的美丽。
- 眺绿野,几家桑苧: 远望绿野,隐约看到几家农舍。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飞楼缥缈”比喻楼阁的轻盈。
- 拟人: “松籁”赋予松树以声音,增添了生动感。
- 对仗: 多处使用对仗,如“危楯玲珑”与“倚高寒鬓”。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在高处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超然物外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 象征自然与心灵的归宿。
- 飞楼: 代表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松籁: 传递自然的声音与内心的宁静。
- 雁阵: 象征迁徙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浩歌携谢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悲伤
- C. 愤怒
- D. 恐惧
-
“雁边秋去远”中的“雁”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时间
- C. 自然
- D. 孤独
答案:
- A. 快乐
- B. 时间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杨夔生的本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王维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哲思,而杨夔生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攀登的艰辛与过程中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