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喜雨三首》

时间: 2024-09-19 21:19:33

今年不是雨来悭,不後秧时亦不前。

自古浙西长苦涝,近来无涝恰三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六月喜雨三首
作者:杨万里
今年不是雨来悭,不後秧时亦不前。自古浙西长苦涝,近来无涝恰三年。

白话文翻译

今年的雨水并不迟到,不会影响到秧苗的生长。自古以来,浙西地区总是受涝灾困扰,但最近三年来却没有出现涝灾。

注释

  • 来悭:悭,迟到,指雨水没有按时来。
  • 不後秧时:不影响秧苗的生长时间,意指雨水及时。
  • 浙西:指浙江省西部地区,因地理位置而容易受涝。
  • 苦涝:受涝的痛苦。
  • 近来无涝:最近几年来没有发生涝灾。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浙西”,是在指代历史上因地形原因而常常遭受水灾的地方。诗中通过对比,反映了自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农事生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生活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农耕社会,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深远,诗人通过描写及时的雨水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六月喜雨三首》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农田的深切关怀。这首诗的首句“今年不是雨来悭”开篇即点明主题,雨水的及时到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作者以一种清新的笔调,传达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感,似乎在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循环的敬畏。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自古浙西长苦涝”这一历史背景的引入,使得诗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感受,而是上升到对普遍现象的反思。诗歌的结尾提到“近来无涝恰三年”,在感叹自然之变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丝希望和安慰。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忧虑又有欣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今年不是雨来悭”:表达了今年的雨水及时,没有耽误农作物的生长。
    • “不後秧时亦不前”:强调雨水的及时性,确保了秧苗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
    • “自古浙西长苦涝”:回顾历史,指出浙西地区常年受涝之苦。
    • “近来无涝恰三年”:感叹近几年没有涝灾,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思考。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句与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列举浙西地区的气候情况,形成了层层推进的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雨水及时与历史涝灾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期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滋养,是农田丰收的希望。
  • 秧苗:代表着生长与希望,象征着农民对未来的期盼。
  • 浙西:地理意象,代表着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雨水的及时
    • B. 水灾的恐惧
    • C. 农业的丰收
  2. “自古浙西长苦涝”中“苦涝”是什么意思?

    • A. 受水灾的痛苦
    • B. 干旱的痛苦
    • C. 水源充足
  3. 诗中提到的“近来无涝恰三年”意味着什么?

    • A. 过去三年都没有雨
    • B. 过去三年没有涝灾
    • C. 过去三年一直干旱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描写自然与农事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万里的诗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展现浪漫主义的情怀。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理解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