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时间: 2025-01-24 13:31:29

脱略嚣尘处,清游兴已先。

人行九锁路,洞引十洲仙。

云势生山石,雷声发涧泉。

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脱略嚣尘处,清游兴已先。
人行九锁路,洞引十洲仙。
云势生山石,雷声发涧泉。
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

白话文翻译:

远离喧嚣尘世,心中已有了清游的兴致。
人们走在九锁之路上,洞天引领着通往十洲的仙境。
云雾的变化如同生出山石,雷声伴随着涧水的泉鸣。
高声吟唱,使得祭坛上的酒食为之一动,林中影子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清幽。

注释:

字词注释:

  • 脱略:摆脱、远离。
  • 嚣尘:喧闹的尘世。
  • 清游:指清静的游玩。
  • 九锁路:可能是指曲折的山路。
  • 十洲仙:传说中的十个仙人居住的地方。
  • 云势:云的形态、变化。
  • 雷声:雷声与涧水声的结合,营造自然景象。
  • 尊俎:指祭坛上的酒食。
  • 月娟娟:形容月光清澈明亮。

典故解析:
“九锁路”和“十洲仙”可能指代古代道教的隐逸思想,以及对仙境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行古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大涤洞天游览时创作,反映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大涤洞天留题》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优美的意象,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诗的开头“脱略嚣尘处,清游兴已先”便设定了一个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基调。诗人以“九锁路”形象化了通往洞天的曲折道路,令人感受到旅途的神秘与艰辛,而“洞引十洲仙”则直接引入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结合道教思想,诗人似乎在追寻一种超脱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云势生山石,雷声发涧泉”则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变化,强化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灵感的情感。最后两句“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赞美推向高潮,吟唱声动了祭坛上的酒食,暗示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与感恩。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情感层面则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洒脱与清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脱略嚣尘处”表达了诗人对喧嚣生活的厌倦与逃避,预示着清游的心情。
  • 第二联描绘了前往洞天的道路,显示出探索未知的渴望。
  • 第三联则通过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气势与生机。
  • 最后一联通过吟唱与月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势生山石”暗示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力量。
  • 拟人:吟唱动尊俎,赋予了自然与文化交融的生动形象。
  • 对仗:如“长吟动尊俎,林影月娟娟”,形成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蕴含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哲思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嚣尘:象征世俗的喧闹与纷扰。
  • 九锁路:代表着曲折的探索之路。
  • 十洲仙:象征着理想的境界与精神的追求。
  • 云、雷、月:自然的元素,增强了诗的意境与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锁路”最可能指代什么?
    A. 一条笔直的道路
    B. 曲折的山路
    C. 一条河流
    D. 一条城市街道

  2. “清游兴已先”中“清游”指的是什么?
    A. 喧闹的游乐
    B. 清静的游玩
    C. 繁忙的工作
    D. 旅行的准备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
  • 李白《月下独酌》:探讨个体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自由。

诗词对比:
比较孟行古与王维的作品,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的诗更注重意境的深远与哲思,而孟行古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直白与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