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时间: 2025-01-24 13:31:49

扫地勤童子,开关忆故人。

车来花外月,诗入瓮头春。

好事耽幽僻,忘机任喜嗔。

常疑青白眼,终未避嚣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扫地勤童子,开关忆故人。
车来花外月,诗入瓮头春。
好事耽幽僻,忘机任喜嗔。
常疑青白眼,终未避嚣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少年在扫地,心中却在思念远方的朋友。夜幕降临,车声隐约传来,月光洒在花丛之上,春天的诗意在酒瓮中流淌。好事常常在幽静的地方发生,让人忘却世间的纷扰,随心所欲地喜怒哀乐。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能够逃避世俗的眼光,但最终还是未能躲避尘世的喧嚣。

注释:

  • 扫地勤童子:勤劳地扫地的少年,表现了勤勉的品质。
  • 开关忆故人:开门关门时,想起了往日的故友。
  • 车来花外月:车声响起,月色洒落在花丛之外,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 诗入瓮头春:春天的诗意仿佛浸入了酒瓮,暗指诗的美好与饮酒的雅趣。
  • 好事耽幽僻:美好的事情常常发生在幽静偏僻的地方。
  • 忘机任喜嗔:不再计较,不再拘泥于得失,随心所欲地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
  • 常疑青白眼:常常怀疑自己是否能逃避他人的目光(青白眼指的是世俗的评判)。
  • 终未避嚣尘:最终还是无法逃避喧嚣的尘世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九会,清代诗人,生平不详,然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抒发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纷扰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扫地勤童子,开关忆故人”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勤劳的少年这一形象,反衬出他内心的思念与忧虑。接下来的“车来花外月,诗入瓮头春”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月光和花丛的结合,象征着诗意与美好生活的交融。

诗的中间部分“好事耽幽僻,忘机任喜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生活中琐事的淡然态度。诗人在此处流露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抛却了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最后两句“常疑青白眼,终未避嚣尘”则带有一丝无奈与反思。诗人意识到,尽管自己向往远离喧嚣与世俗的生活,但现实却难以逃避。这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纠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扫地勤童子:描绘了一个勤劳的少年形象,暗示了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2. 开关忆故人:在日常的忙碌中,诗人却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旧友。
  3. 车来花外月:夜晚的宁静中,车声与月光相映成趣,形成了浪漫的意境。
  4. 诗入瓮头春:春天的诗意仿佛与美酒相融,象征诗人的生活情趣。
  5. 好事耽幽僻:美好的事物往往发生在安静的地方,体现了诗人的生活追求。
  6. 忘机任喜嗔:不再拘泥于世俗的得失,随心所欲地体验生活。
  7. 常疑青白眼:对外界评价的疑惑与不安,表现出内心的挣扎。
  8. 终未避嚣尘:最终无法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喧嚣,带有淡淡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扫地勤童子”与“开关忆故人”形成了对比。
  • 意象:月光、花丛、酒瓮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的独特氛围。
  • 比喻:将诗与酒的结合,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思念为主线,结合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现实的无奈,透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童子:象征着纯真与勤奋。
  • :象征着清幽与思念。
  • :代表着美好与生机。
  • 酒瓮:象征着生活的雅趣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扫地勤童子”,此句中的“童子”指的是: A. 小孩
    B. 学生
    C. 年轻人
    D. 仆人

  2. 诗中“车来花外月”描绘的意境是什么?
    A. 热闹的城市
    B. 宁静的乡村
    C. 繁华的夜景
    D. 迷人的海滩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表达了: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的反思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C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郭九会的《即事》更倾向于反映个人的内心感受与对友情的思念,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心境的交融。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但都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