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怀古》

时间: 2025-01-27 04:12:23

行人指新守,云此旧宫城。

坐殿衣朝帝,开山何处僧。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

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钱塘怀古
作者: 董师谦 〔宋代〕

行人指新守,云此旧宫城。
坐殿衣朝帝,开山何处僧。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
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

白话文翻译:

行人指着新的守卫,告诉我这里曾是旧时的宫城。
我坐在殿中,衣着朝帝的服装,问那山上何处有僧侣。
阳光下,塔影在移动,远处传来钟声。
王朝的气运早已消逝,何必再去凿开秣陵的山石。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人:路过的人。
  • 新守:新的守卫,指新的宫城守卫。
  • 旧宫城:指历史上曾经辉煌的宫殿。
  • 坐殿:身处于殿堂之中。
  • 朝帝:指朝廷的帝王。
  • 开山:挖山,指开采石料等。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一带,意指凿山取石。

典故解析:

  • 朝帝:可理解为对帝王的尊崇,反映出诗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
  • 秣陵:历史上有许多王朝的兴衰与此地有关,暗示对历史的沉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师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抒情诗和古风诗著称。其作品常以怀古、感时为主旨,情感深邃,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钱塘怀古》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动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古”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感慨。开篇以“行人指新守”引入,表现出诗人置身于一个历史遗址,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迁。诗中通过“云此旧宫城”表达出对昔日辉煌的怀念,展现出一种失落感。

接下来的“坐殿衣朝帝”则将个人的身份与历史的帝王相联系,隐含着对权力与地位的思考。“开山何处僧”句中,诗人通过对僧侣的提问,反映出对宗教和精神寄托的向往,同时也暗示着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苍凉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两句“王气元无了,何消凿秣陵”则是对历史的反思,指出王朝的衰落与历史的无常,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惋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过往的追思,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人指新守:行人指向新的守卫,暗示现状与过去的对比。
  • 云此旧宫城:提及此地曾是旧时的宫殿,唤起历史的回忆。
  • 坐殿衣朝帝:身处殿堂,身着帝王的衣服,体现出一种无奈的权力感。
  • 开山何处僧:询问开山的地方,暗示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 日边行塔影:日光下,塔影在移动,象征时间的流逝。
  • 天外送钟声:远处传来的钟声,增添了诗的氛围。
  • 王气元无了:王朝的气运已然消退,感叹历史的无情。
  • 何消凿秣陵:问何必再去凿开秣陵,表现出对历史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守卫与旧宫城的对比,表现出历史的变迁。
  • 对仗:如“日边行塔影,天外送钟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怀古的方式表达对历史的思考,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王朝的衰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人:象征现代与历史的交汇。
  • 旧宫城:代表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落。
  • 塔影:象征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留存。
  • 钟声:象征着宗教与精神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旧宫城”指的是: A. 现代建筑
    B. 历史遗址
    C. 自然风景

  2. “坐殿衣朝帝”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无奈与感慨
    C. 欢乐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自然
    B. 怀古与思考
    C. 描绘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
  • 《春望》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钱塘怀古》同样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哲理感受,而《钱塘怀古》则更强调对历史的怀念与对变迁的感慨。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认知。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