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其三 徐东建纳姬,自题临江仙词,即用其原调并韵嘲之》

时间: 2025-01-27 05:36:39

何处玉台堪倚镜,徐陵原有新题。

今来同住巷东西。

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

散掷明珠安有价,无钱多买胭脂。

只愁初制夏侯衣。

茜裙裁剪未,帘外杏花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玉台堪倚镜,徐陵原有新题。
今来同住巷东西。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
散掷明珠安有价,无钱多买胭脂。
只愁初制夏侯衣,茜裙裁剪未,帘外杏花飞。

白话文翻译:

在什么地方的玉台上可以倚靠着镜子?徐陵的原有新题依旧。
如今我和你同住在这条东西巷子。门前迎接的是桃叶渡,那儿的人比苎萝溪的人还要美丽。
散落的明珠又怎么会有价值呢?没有钱就多买些胭脂。
只愁是初次制作夏侯衣,茜裙还没有裁剪,帘外的杏花纷纷飘落。

注释:

  • 玉台:指的是美丽的台子,通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颜或环境的优雅。
  • 徐陵:指的是徐陵,古时的诗人,这里可能指代某种诗歌的风格或情境。
  • 苎萝溪:苎萝是一种植物,溪水清澈,常用来形容自然美景。
  • 明珠:珍贵的珠子,比喻珍贵的东西。
  • 夏侯衣:古代一种衣服,这里指的是一种美丽的服装。
  • 茜裙:一种红色的裙子,象征青春和美丽。
  • 杏花飞:杏花轻轻飘落,暗示春天的到来与短暂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奇龄,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写自然和人情,具有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创作背景:本首《临江仙》是在清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与人情。

诗歌鉴赏:

这首《临江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情之美的交融。开篇以“何处玉台堪倚镜”引入,既是对女子美丽的赞美,又暗含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桃花的美丽与人们的优雅,形成了优美的画面感。

“散掷明珠安有价,无钱多买胭脂”,则表达了对物质的无奈与对美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重视以及经济条件的限制。最后两句“只愁初制夏侯衣,茜裙裁剪未,帘外杏花飞”,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青春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的向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何处玉台堪倚镜”:在何处才能找到那美丽的台子倚靠着镜子?
  2. “徐陵原有新题”:徐陵的诗歌风格依旧有新的题材出现。
  3. “今来同住巷东西”:如今我与你同住在这条东西巷子里。
  4. “门迎桃叶渡”:门前迎接着桃叶渡的景象。
  5. “人胜苎萝溪”:这里的人比苎萝溪边的人更加美丽。
  6. “散掷明珠安有价”:散落的明珠又怎么会有价值呢?
  7. “无钱多买胭脂”:没有钱就多买一些胭脂。
  8. “只愁初制夏侯衣”:只愁是第一次制作夏侯衣。
  9. “茜裙裁剪未”:红色的裙子还没有裁剪。
  10. “帘外杏花飞”:窗帘外的杏花纷纷飘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台”与女子的美丽相联系。
  • 对仗:如“门迎桃叶渡,人胜苎萝溪”展现对称之美。
  • 意象:杏花、桃叶、茜裙等意象交织,构成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经济条件限制下的无奈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台:象征美丽、优雅。
  • 桃叶: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明珠:象征珍贵的事物。
  • 胭脂:象征女性的美丽与妆饰。
  • 杏花:象征春天的短暂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桃叶渡”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生机
    B. 贵族生活
    C. 美丽的女子

  2. “无钱多买胭脂”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美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茜裙裁剪未”意味着什么? A. 诗人对未来的期待
    B. 诗人对美的渴望
    C. 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 《清平乐·村居》 - 范仲淹

诗词对比

  • 毛奇龄的《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女性的美丽与对生活的感慨上有相似之处,但毛的作品更注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而李的作品则更倾向于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以上为《临江仙 其三》的详细解析与鉴赏,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