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浦草亭为刘符九》

时间: 2025-01-10 21:58:58

竹覆浑无径,村回此有亭。

岸烟随暮雨,渚草带春星。

溜引畦三亩,山移翠一屏。

徵君自经济,丘壑不求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覆浑无径,村回此有亭。
岸烟随暮雨,渚草带春星。
溜引畦三亩,山移翠一屏。
徵君自经济,丘壑不求铭。

白话文翻译:

在竹林的掩映下,竟然无路可寻,村庄回环处有一座亭子。
岸边的烟雾随着傍晚的细雨而笼罩,水边的草丛中点缀着春天的星星。
小溪引入三亩的菜畦,山峦仿佛移动成了一幅翠绿的屏风。
徵君(作者自称)在这里自得其乐,山丘河谷我不求名声。

注释:

  • 竹覆:被竹子覆盖,形容环境幽静。
  • 无径:没有小路,表示偏僻和宁静。
  • 村回:村庄环绕而回,指村落的布局。
  • 岸烟:水边的烟雾,描绘暮色中的宁静。
  • 渚草:水边的草丛,春天时草色如星。
  • 溜引:小溪流引入,形容水流的形态。
  • 丘壑:山丘和谷地,指自然风光。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徵君”自称可以看作一种谦虚的表达,反映了作者的自我认知和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世徵,清代诗人,风格多样,善于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常融入哲理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一个清幽的环境中,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归隐生活的理想。

诗歌鉴赏:

此诗展现了宁静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淡泊情怀。开篇“竹覆浑无径,村回此有亭”以竹子和亭子作为引子,勾勒出一个隐秘而恬静的居所。接下来的“岸烟随暮雨,渚草带春星”则用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雨后的清新与静谧,烟雾缭绕与草丛星星的对比,传达出一种恍若世外桃源的意境。

“溜引畦三亩,山移翠一屏”描绘了山水相依的景象,诗人以小溪和菜畦为媒介,表现出对自然的亲密感和生活的自给自足。同时,“徵君自经济,丘壑不求铭”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和简洁的语句,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自然界获得的心灵宁静,具有深刻的哲理韵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覆浑无径:竹林茂密,四周无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2. 村回此有亭:村庄环绕而回,亭子恰好位于此,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 岸烟随暮雨:傍晚时分,细雨滋润下,水边的烟雾弥漫,给人以朦胧之美。
  4. 渚草带春星:水边的草丛中点缀着春天的星星,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5. 溜引畦三亩:小溪引入三亩的田畦,表现出农田的丰盈与生机。
  6. 山移翠一屏:山色如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展现自然的美。
  7. 徵君自经济:诗人自得其乐,表现出对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
  8. 丘壑不求铭:不追求名声和赞誉,反映出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移翠一屏”,将山比作屏风,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语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岸烟随暮雨”,使景物生动起来。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超脱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清雅与隐逸。
  • :代表休憩与宁静。
  • 岸烟:传达朦胧和浪漫。
  • 渚草:象征生命与春天的希望。
  • 丘壑:体现自然的宏伟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覆浑无径”的意思是? A. 竹子覆盖,路很清晰
    B. 竹子覆盖,四周无路
    C. 村庄很热闹

  2. 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名声
    B. 淡泊名利
    C. 追求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侧重于秋天的孤寂与宁静,而本诗则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温暖。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