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26:29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作者: 郑思肖 〔宋代〕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白话文翻译

我心中充满勇气,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见到他人时往往不禁泪流满面。
我心中怀有对中国的梦想,诗句千古流传如泉水般不断涌出。
日子渐近,望向远方依然能看到,天空高远,我在问你又怎能知晓?
我每天朝向南方拜祭,愿能看到汉朝的旌旗在眼前飘扬。

注释

  • 力不胜于胆:勇气虽足,但能力却不足。
  • 逢人空泪垂:见到他人时,心中感伤,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下。
  • 一心中国梦:心中只想着实现中国的理想与梦想。
  • 万古下泉诗:形容诗句流传千古,如同泉水源源不断。
  • 日近望犹见:时间渐近,望向远方依然可见。
  • 天高问岂知:向高空问询,又怎能知道呢?
  • 朝朝向南拜:每天朝向南方拜祭。
  • 愿睹汉旌旗:希望能见到汉朝的旗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思肖,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思肖,常以抒发爱国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德佑年间(1275年),反映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背景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复兴的渴望。

诗歌鉴赏

郑思肖的《德佑二年岁旦·其一》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怀诗,诗中蕴含着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作者用“力不胜于胆”开篇,表达出一种内心的矛盾,虽有满腔的豪情与理想,却无力实现。诗句中的“逢人空泪垂”更是深刻地传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无奈与悲痛,借以表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对照。

接着,诗人提到“一心中国梦”,这里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国家未来的期盼,展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关注和忧虑。后半部分“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则流露出一种渴望与迷惘,似乎在追问未来的方向与希望。

最后两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充满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复兴的期待。汉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旌旗象征着荣耀与统一,诗人的愿望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深厚的情感,令人感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力不胜于胆:开头通过自我剖析,强调内心的勇气与外在现实的矛盾。
  • 逢人空泪垂:描绘诗人情感的脆弱,情感流露无疑。
  • 一心中国梦:明确表达了对国家理想的追求。
  • 万古下泉诗:比喻诗歌的永恒与不朽。
  • 日近望犹见:描绘对未来的期待,带有一丝希望。
  • 天高问岂知:表达对未知的思考与追问。
  • 朝朝向南拜:反复的仪式感,体现出对历史的敬仰。
  • 愿睹汉旌旗:最后的愿望,象征着对国家繁荣的渴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想比作泉水,强调其流淌不息。
  • 对仗:如“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国家深切的思念、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历史的追忆,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勇气与决心。
  • :代表悲伤与无奈。
  • :象征理想与追求。
  • :象征诗歌的永恒与生命力。
  • 汉旌旗:象征国家的荣耀与统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力不胜于胆”意味着什么?
    • A. 有勇无力
    • B. 力量超凡
    • C. 胆怯无能
    • D. 以上皆非
  2. 诗人在文中提到的“汉旌旗”象征着什么?
    • A. 个人荣耀
    • B. 国家繁荣
    • C. 文化传承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郑思肖的此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但郑思肖更注重历史与国家情感,而李白更倾向于个人豪情与自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