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梦
作者: 石岩 〔清代〕
蕉团稳坐好安禅,炯炯金镫法座燃。
慧鸟鸣来深树里,乱山飞入小窗前。
云镕碧海摩晴日,露洗空天散晓烟。
记得梦中参我佛,色空空色悟真诠。
白话文翻译:
在蕉树下安静坐禅,明亮的金灯在法座上燃烧。
慧鸟在深深的树丛中鸣叫,乱山的影子飞进小窗前。
白云融化如碧海,轻轻摩挲着晴朗的日子,露水洗净天空,散去清晨的烟雾。
我记得在梦中参悟佛法,色与空的关系中领悟真谛。
注释:
字词注释:
- 蕉团:指蕉树的丛状,象征宁静的环境。
- 安禅:静坐禅修,寻求内心的安宁。
- 炯炯:形容明亮的样子。
- 慧鸟:象征智慧的鸟类,常用于表示灵性或启发。
- 色空:佛教哲学中提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代表物质与空无的关系。
典故解析:
- “色空空色”出自《般若心经》,是佛教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对现实和虚幻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风格多倾向于佛教哲学和自然景观的描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修行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禅宗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感悟,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对真理的追寻。
诗歌鉴赏:
《忆梦》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佛理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在禅修时的体验。开篇“蕉团稳坐好安禅”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蕉树和禅修的结合,使人联想到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炯炯金镫法座燃”,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境界的神圣感。
第二联“慧鸟鸣来深树里,乱山飞入小窗前”采用了对比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静谧。慧鸟的鸣叫如同灵性的启发,乱山的影子则象征着外界纷扰的影响,但这些并没有打扰到诗人的内心平静。
后两联则描绘了一幅清晨的景象,云、海、日、露水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灵动的意境。同时,最后一句“记得梦中参我佛,色空空色悟真诠”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觉悟,表达了对佛教哲学的深入理解。整首诗在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蕉团稳坐好安禅:描绘出诗人静坐于蕉树下的安宁场景,沉浸在禅修的氛围中。
- 炯炯金镫法座燃:金色的灯在法座上闪烁,象征着智慧的光明。
- 慧鸟鸣来深树里:智慧的鸟儿在树林中鸣叫,暗示着灵性与启发。
- 乱山飞入小窗前:四周的山影映入窗中,象征着外界的纷繁与内心的宁静对比。
- 云镕碧海摩晴日:白云与碧海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露洗空天散晓烟:露水洗净天空,清晨的烟雾弥散,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记得梦中参我佛:梦中的参悟,体现了内心对佛法的思考。
- 色空空色悟真诠: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领悟,展示了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其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禅宗的追求与思考,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宇宙真理的领悟,体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象征宁静、安详的环境。
- 金镫:象征智慧与启发。
- 慧鸟:代表灵性与觉醒。
- 云、海、露:构成自然的和谐美,象征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蕉团”主要象征什么? A. 纷扰
B. 宁静
C. 激动
D. 哀伤 -
“色空空色”代表了什么哲学思想? A. 现实与虚幻的关系
B. 物质的存在
C. 自然的变化
D. 人生的追求 -
诗中“慧鸟”象征什么? A. 迷茫
B. 智慧与启发
C. 悲伤
D. 追忆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石岩的《忆梦》更强调内心宁静与哲理思考,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佛教哲学入门》
- 《清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