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野无机事,浑如太古初。
短衣身织布,粝饭手栽蔬。
黄口群驱犊,庞眉对荷锄。
作劳从小惯,筋骨不曾虚。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荒野上没有任何事物,仿佛回到了太古时代。
我穿着短衣自己织布,吃着粗粮亲手种的蔬菜。
一群小牛被孩子们赶着,壮汉在田里挥动着锄头。
从小就习惯于这样的劳作,筋骨也从未感到虚弱。
注释
- 荒野:指无人的荒地,象征一种自然的原始状态。
- 无机事:没有任何生气或活动的事情。
- 浑如太古初:完全像是太古时代刚刚开始时的情景。
- 短衣:指简陋的衣服,显示出生活的朴素。
- 粝饭:指粗糙的饭食,通常是指未精加工的谷物。
- 黄口:指小牛,象征着农田的生机。
- 庞眉:指壮汉,意指强壮有力的人。
- 荷锄:指在田间使用锄头,进行农耕。
- 作劳从小惯:从小就习惯于劳动,体现了农民的辛勤和坚韧。
- 筋骨不曾虚:形容身体强健,未曾虚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枢(约1538年-约1622年),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其作品大多反映乡村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生活在明代中期,那个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农村文化逐渐兴盛。
创作背景
《村居次大田韵三首》是顾枢在田园生活中创作的诗作。这首诗反映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表现了农民的勤劳与质朴。诗中展现的自然景象及农村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崇敬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村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诗人对朴素农村生活的热爱。开篇“荒野无机事,浑如太古初”,诗人通过描绘荒野的静谧,给人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仿佛一切都恢复到了最初的状态。接着,诗人用“短衣身织布,粝饭手栽蔬”表现了农民的自给自足与朴实无华的生活,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之后的“黄口群驱犊,庞眉对荷锄”描绘了孩子们和壮汉在田间劳作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活力。而最后两句“作劳从小惯,筋骨不曾虚”则表达了诗人对勤劳生活的自豪感,强调了劳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同时,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体现了顾枢作为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野无机事:开篇即指出荒野的静谧,暗示一种原始的状态。
- 浑如太古初:强调这一状态的古老与朴素。
- 短衣身织布:表现了生活的简朴,诗人自给自足。
- 粝饭手栽蔬:进一步突出生活的原始与真实。
- 黄口群驱犊:描绘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农村生活的生动。
- 庞眉对荷锄:画面生动,展现了农村劳动的场景。
- 作劳从小惯:强调了勤劳的习惯形成。
- 筋骨不曾虚:表现出健康的身体与勤劳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短衣身织布”与“粝饭手栽蔬”,形成工整的对称。
- 比喻:将荒野比作太古,强调自然的原始状态。
- 形象描绘:生动的描绘农村生活的细节,使读者感受到真实的乡村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勤劳的重要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中的意象渗透出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野:象征自然的原始状态,体现了诗人的归属感。
- 短衣:代表农村生活的简朴与真实。
- 粝饭:象征着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黄口: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荷锄:象征着辛勤劳动与农耕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憧憬
B. 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C. 对古代文化的追求 -
“筋骨不曾虚”表达了什么含义? A. 身体虚弱
B. 劳动使身体强健
C. 对生活的不满 -
诗中提到的“黄口”指的是? A. 小牛
B. 小狗
C. 小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理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王维《山居秋暝》:表现了山水田园的美景与宁静,风格上与顾枢有相似之处,但更注重山水意境。
- 杜甫《春望》:虽同为描写生活,但更侧重于社会现实与忧国忧民的情感,与顾枢的田园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田园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