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焚修六七龄,内外已圆成。
教相论因果,冥心契死生。
纸窗应自白,花砌本无情。
燕坐观浮世,谁非走利名。
白话文翻译:
在焚香修行的六七年间,内心与外在都已趋于圆满。
老师教导我们讨论因果法则,心中默契生死的道理。
纸窗外的世界应当自我反思,花坛中的花朵本无情感。
燕子静坐观察这浮华的世界,谁又不是在追逐名利呢?
注释:
- 焚修:焚香修行,指修炼佛道或其他宗教的行为。
- 六七龄:指六七年的时间。
- 教相:教导彼此,讨论。
- 因果:因果法则,指因与果的关系。
- 冥心:内心的默契与理解。
- 契:契合,达到一种共识。
- 死生:生与死,生命的循环。
- 纸窗:窗外的世界,象征外部的环境。
- 花砌:花坛,指自然景观。
- 无情:没有情感的,形容花的自然属性。
- 燕坐:燕子静静地坐着,象征观察者的角色。
- 浮世:浮华的世界,指世俗生活。
- 走利名:追求利益与名声。
典故解析:
- 因果法则:源于佛教思想,强调一切现象都有其因果关系,常用来分析人生的苦乐。
- 浮世:常用来形容世俗的繁华与虚幻,反映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执中,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具哲理性和反思性,表现对人生、因果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修行期间,表达了对生命、因果和世俗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追逐与内心修行的矛盾。
诗歌鉴赏:
《题寿师塔南轩》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修行与世俗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首句“焚修六七龄”,直接引入了诗人的修行经历,显示出他对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变化。接下来的“教相论因果”,则将焦点转向师友间的讨论,这不仅是对因果法则的探讨,更是对人生意义的追寻。通过“纸窗应自白”,诗人提醒我们关注内心,反思外部世界的真实与虚假。“花砌本无情”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的无情与人世的繁华之间的对比,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冷静观察和思考。最后一句“谁非走利名”,则是对世间人们追逐名利的无奈揭示,表现了诗人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含蓄,意象丰富而深邃,既有个人的修行体验,又有对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焚修六七龄:描述了自己的修行年限,表达出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
- 内外已圆成:内心与外在都趋于完善,反映出修行的成效。
- 教相论因果:与他人讨论因果法则,显示出一种思想交流的过程。
- 冥心契死生:内心对生死的深入理解,表现出哲理的思考。
- 纸窗应自白:外界的事物需要自我反思,强调主观意识的重要性。
- 花砌本无情:自然界的花卉无情,暗示生命的冷漠与无常。
- 燕坐观浮世:燕子静坐观察世间,象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
- 谁非走利名:质疑世人对名利的追逐,揭示内心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纸窗”比喻外部世界,暗示内心与外界的隔阂。
- 对仗:诗句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隐喻:如“花砌无情”隐喻对生命的无情观察,引发读者深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修行与世俗的对比,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与因果法则,表现出对名利追逐的反思。诗人通过个人的修行经验,表达了对世间浮华的质疑与内心的宁静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焚修:象征修行与内心的追求。
- 纸窗:代表外部世界的真实与虚幻。
- 花砌:象征自然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
- 燕坐:象征观察者,反映出超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因果”指的是什么? A. 因与果的关系
B. 生活的快乐与痛苦
C. 名与利的追逐 -
“纸窗应自白”中的“纸窗”代表什么? A. 自己的内心
B. 外部世界
C. 自然景观 -
诗中强调的修行年限是: A. 六七年
B. 五年
C. 八年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相思》
诗词对比:
何执中的《题寿师塔南轩》与杜甫的《登高》均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追索,前者更关注于因果与名利的反思,后者则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二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及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入门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