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小(舟仑)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00:46

水一塘,(舟仑)一只。

(舟仑)头漾漾知风起,(舟仑)背萧萧闻雨滴。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

船缓进,水平流。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一塘,舟仑一只。
舟仑头漾漾知风起,舟仑背萧萧闻雨滴。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
船缓进,水平流。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白话文翻译

在一个水塘里,只有一只小舟。
小舟的前端轻轻摇荡,似乎感知了风的来临;
小舟的后面静静地听着雨滴的声音。
我醉卧在船中,正想醒来时,
忽然觉得自己像是江南的旅客。
小舟缓缓行驶,水面平静如镜。
一根竹篙轻轻划动着船尾,两幅青色的帷幕遮住了船头。
周边的竹子和杂藤交错生长,仿佛从凤凰的嘴里朝湖州驶去。

注释

  • 舟仑:即小舟。
  • 漾漾:轻微摇动的样子。
  • 萧萧:形容雨声细微而清脆。
  • 江南客:指来自江南地区的旅客,暗示诗人的游子情怀。
  • 青幕:青色的帷幕,形容舟上的遮挡物。
  • 亚竹乱藤:指周围的竹子和藤蔓生长得茂盛而杂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关注民生,擅长叙事诗与乐府诗,作品数量庞大,广受后世喜爱,被誉为“诗王”。

创作背景

《泛小舟仑》二首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诗中展现了他对江南水乡的向往与思念,表现了他在舟中闲适的情景,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水乡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小舟的轻摇与水面的平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放松。诗的开头以“水一塘,舟仑一只”引入,给人一种孤独又宁静的感觉。接着通过对舟头、舟背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舟上的环境,风起、雨滴的细节描写使画面更为生动。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情感,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这片水乡的一部分。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眷恋,也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仿佛在说,生活中的每一次醉卧与醒来,都是对往昔的追忆与思索。

整首诗的意境恬淡、清新,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哲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一塘,舟仑一只。

    • 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水塘和一只小舟,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2. 舟仑头漾漾知风起,舟仑背萧萧闻雨滴。

    • 前半句表现小舟因风而轻轻摇动,后半句则是静静地听着雨滴声,形成了动与静的对照。
  3. 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

    • 表达了诗人醉卧船中时的迷离状态,恍惚间觉得自己是江南的旅人,流露出乡愁。
  4. 船缓进,水平流。

    • 小舟缓缓前行,水面如镜,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状态。
  5. 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

    • 描述了船的操控和遮挡,增加了画面的细节感。
  6. 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独特景色,富有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从凤口向湖州”,将自然景物与神话传说结合,增添了诗意。
  • 拟人:通过描写小舟的行为,赋予其生命,使之更具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一定的对称美,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塘:象征宁静与柔和的生活环境。
  • 小舟:象征自由与漂泊,代表诗人的心境。
  • 竹篙:象征自然与生活的朴实。
  • 青幕:象征保护与安宁,形成一种温暖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舟仑”指的是什么?

    • A. 小船
    • B. 大船
    • C. 渔船
    • D. 帆船
  2. 填空题:诗人“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__客。”

  3. 判断题:诗中描写的环境是喧嚣的城市。

答案

  1. A. 小船
  2. 江南
  3. 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杜甫《月夜忆舍弟》

  • 主题相似,都是在表达对自然及亲人的思念,但杜甫更显沉重,白居易则显清淡。

李白《庐山谣》

  • 两人都描绘了山水之美,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白居易则显温婉细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