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家最小偏怜女(感元九悼亡诗,因为代答三首)》

时间: 2025-01-27 04:08:11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

雨荒春圃唯生草,

雪压朝厨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

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嫁得梁鸿六七年,
耽书爱酒日高眠。
雨荒春圃唯生草,
雪压朝厨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
家贫忘却为夫贤。
谁知厚俸今无分,
枉向秋风吹纸钱。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嫁给梁鸿已经六七年,
沉迷于书本和美酒,整日高卧不愿起床。
春天的园子因雨水而荒芜,只长了杂草,
雪压着厨房的屋顶,已经没有炊烟升起。
我因身体欠佳而忧虑,这都是因为女儿太小,
家境贫寒,忘记了丈夫的贤良。
谁知道如今的高俸已经没有了份,
白白地对着秋风吹散的纸钱感到无奈。


注释

字词注释

  • 梁鸿:指汉代的梁鸿,他的妻子贾氏是中国古代贤妻的代表,诗中提到与她有相似的感情,是对她的怀念与感慨。
  • 耽书爱酒:沉迷于读书和饮酒,指诗人生活的放纵与无所事事。
  • 朝厨未有烟:厨房没有炊烟,暗示生活的贫困和无奈。
  • 纸钱:祭祀用的纸钱,象征着对亡灵的祭奠。

典故解析

  • 梁鸿与贾氏:这一对夫妻在古代文学中常被提及,象征着忠贞与贤良,诗人通过提及他们,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他的诗风多样,尤其以律诗和乐府诗见长。白居易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丧妻之际,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与自责。诗中描绘了生活的困窘和自己对家庭责任的内疚,反映了社会对女性和家庭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而令人动容。开篇短短几句,便描绘出了一位丈夫在平淡生活中的沉迷与懈怠。他与亡妻相伴的六七年,虽是岁月的标记,却也隐含着深深的遗憾。接着,诗人通过对荒凉环境的描写,折射出家庭的困顿与孤寂,春天的园子只生杂草,厨房也没有了温暖的烟火,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生活的窘迫。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展现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因女儿的年幼而心生忧虑,家境贫寒使他不得不放弃对妻子的承诺与责任。他在情感的挣扎中,感慨“谁知厚俸今无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在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联“枉向秋风吹纸钱”,既是对亡妻的追忆,也是对生活无常的感叹,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残酷,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嫁得梁鸿六七年:指与妻子相伴的岁月,强调了时间的流逝。
  2. 耽书爱酒日高眠:表达了对生活享乐的沉迷。
  3. 雨荒春圃唯生草:描绘春天的荒凉,象征生活的贫困。
  4. 雪压朝厨未有烟:环境的冷清,反映家庭的困境。
  5. 身病忧来缘女少:因女儿年幼而忧心,暗含对未来的担忧。
  6. 家贫忘却为夫贤:生活的窘迫使他失去了对家庭的责任感。
  7. 谁知厚俸今无分:感慨自己曾经的职位与收入都已不再。
  8. 枉向秋风吹纸钱:对往昔的追忆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春圃生草”和“朝厨未有烟”,表现生活的对立面。
  • 拟人:将秋风与纸钱结合,赋予无生命的物体情感。
  • 象征:纸钱象征着对亡灵的怀念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传达出对家庭责任的愧疚和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春圃: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因雨水而荒芜,反映生活的困顿。
  2. 朝厨:家庭的温暖与团聚,但却无烟火,象征着冷清的生活。
  3. 纸钱:祭奠亡者的象征,包含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喜悦
    • B. 伤感
    • C. 愤怒
    • D. 兴奋
  2. 诗中的“秋风”象征着什么?

    • A. 生机
    • B. 时间的流逝
    • C. 财富
    • D. 家庭
  3. 诗人因何而感到忧虑?

    • A. 家庭的贫困
    • B. 自身的疾病
    • C. 女儿的年幼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 李白的《夜泊牛津》
  3.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答谢家最小偏怜女》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家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但前者更侧重于对亡妻的怀念,而后者则表达了对弟弟的关心与忧虑。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白居易诗全集》
  2. 《唐诗三百首》
  3. 《古诗词鉴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