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0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影 其二
柴门小启。甚重重叠叠,堆入帘底。
柳不成痕,桐不成阴,竹又个无成字。
水边篱落横斜见,又不似罗浮妆倚。
倩阿谁问答形神,除和陶诗无计。
非复三人对影,举杯邀月色,岑寂恁地。
衣白衣黄,大袖疏襟,黯黯酒痕难洗。
争妍仿佛佳人背,顾好处自怜无坠。
趁早些收拾横陈,玉骨枕函留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柴门微开,重重叠叠的物品堆在帘子底下。柳树没有留下痕迹,桐树也没有形成阴影,竹子更是没有成字的样子。水边的篱笆倾斜着看上去,又不像是罗浮山的妆点。问谁能回答我的心境,除了陶渊明的诗句无计可施。如今不再是三人对影,举杯邀月的热闹,反而显得宁静无比。身穿白衣和黄衣,宽大的袖子随风飘扬,酒痕黯然难以洗净。争奇斗艳仿佛佳人背影,回头看那美好的地方自怜不已。趁早收拾散乱的东西,留着美玉的骨架在枕头函中。
注释:
- 柴门:指的是木柴做的门,象征隐居生活。
- 重重叠叠:形容物品堆积得很厚,给人一种繁杂的感觉。
- 柳不成痕、桐不成阴:柳树没有留下痕迹,桐树没有阴影,象征着隐逸与淡泊。
- 水边篱落:指水边的篱笆,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朴素的田园生活。
- 倩阿谁问答形神:在问谁能回答我内心的形与神,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玉骨枕函:象征着美好而珍贵的事物,留在心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衍(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其诗风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体现出一种洒脱与隐逸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时代背景相对平和,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疏影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隐逸者的内心世界。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生活环境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淡泊的氛围。开篇“柴门小启”,便给人以一种初见的亲切感。接下来的描写中,柳、桐、竹等意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状态,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对景物的描写细腻而富有层次,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索。
接着,诗人提到“非复三人对影”,这句道出了他对往日热闹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沉思,表达了一种由热闹转向孤寂的情感变化。最后的几句“趁早些收拾横陈,玉骨枕函留翠”则显示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和谐,既有对自然的描写,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柴门小启:门微微打开,隐含了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甚重重叠叠,堆入帘底:描写了生活的琐碎与繁杂,形成了与宁静的对比。
- 柳不成痕,桐不成阴,竹又个无成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一种淡泊的心态。
- 水边篱落横斜见,又不似罗浮妆倚:篱笆的倾斜与罗浮山的妆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自然的真实与简朴。
- 倩阿谁问答形神,除和陶诗无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陶渊明诗歌的向往。
- 非复三人对影,举杯邀月色,岑寂恁地:对往日热闹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 衣白衣黄,大袖疏襟,黯黯酒痕难洗: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与内心的沉重。
- 争妍仿佛佳人背,顾好处自怜无坠: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内心的自怜。
- 趁早些收拾横陈,玉骨枕函留翠:表达了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相联系,赋予其丰富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使其具有人情味。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热闹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柴门:隐喻隐居生活的宁静。
- 柳、桐、竹:象征淡泊与无欲。
- 水边篱落:自然的朴素与真实。
- 酒痕:暗示过去的回忆与经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柴门小启的意象象征什么?
- A. 热闹的生活
- B. 宁静的生活
- C. 忙碌的生活
- D. 富贵的生活
-
诗中提到的“柳不成痕,桐不成阴”的含义是?
- A. 生活繁忙
- B. 生活淡泊
- C. 生活富裕
- D. 生活洒脱
-
诗人怀念的场景是?
- A. 三人对影,举杯邀月
- B. 热闹的聚会
- C. 自然的宁静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对照,两者均描绘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但陈衍的诗更显孤独与沉思,而陶渊明则更为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