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转应曲
缪珠荪 〔清代〕
香色。香色。自向枝头攀得。
东风昨夜红匀。一剪罗浮晓春。
春晓。春晓。不为惜花起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色,作者感叹花朵在春风的滋润下绽放得如此美丽。昨晚的东风将红色的花朵均匀地洒落在枝头,似乎一剪春天的晨曦也随之而来。诗人强调春晓的美丽,表达了对花的珍惜与欣赏,尽管不想因花的美丽而早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香色:指花朵的色彩与香气。
- 自向:自然而然地。
- 枝头:树枝的顶端,花朵盛开的地方。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生机。
- 红匀:红色的花瓣均匀地分布。
- 罗浮:指罗浮山,寓意美好的春景。
- 晓春:晨曦中的春天,象征希望与新生。
典故解析:
- 东风:在古典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寓意生机勃勃。
- 罗浮:罗浮山在历代诗人中被视为仙境,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与心灵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珠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的变化,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
诗歌鉴赏:
《转应曲》是一首典雅的春日诗。开篇以“香色”引入,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中“自向枝头攀得”一句,描绘出花朵在春风的抚慰下,自然生长、生机盎然的景象,体现出自然的神奇与和谐美。接着“东风昨夜红匀”,则表达了春风的温柔与花朵的鲜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动与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以“春晓”两字反复强调,进一步渲染了春天早晨的美丽和珍贵。最后一句“不为惜花起早”,则表现了诗人对花的欣赏与对春天的热爱,虽然不想因花而早起,但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却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情感的真挚与自然的和谐相结合,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灵动,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色。香色。 - 口语的重复,强调了春天花朵的香气与色彩。
- 自向枝头攀得。 - 自然生长的过程,表达生命的活力。
- 东风昨夜红匀。 - 昨夜春风的轻抚,花瓣均匀地开放,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 一剪罗浮晓春。 - 用“一剪”比喻清晨的美丽,表现出春天的鲜活。
- 春晓。春晓。 - 反复强调,增强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不为惜花起早。 - 表达对花的珍惜,但又不愿意因为花的美丽早起,体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剪,形象生动。
- 拟人:花朵似乎有自己的生命,自然生长,体现出自然的温柔。
- 对仗:如“春晓”重复使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春天与花朵,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与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色: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东风:象征温暖与希望,春天的使者。
- 春晓: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凉爽 -
“不为惜花起早”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理? A. 怕早起
B. 对花的珍惜
C. 对春天的向往
D. 对生活的洒脱
答案: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转应曲》都有春天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后者则侧重于对花的细腻观察与生机的表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