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水。江水。昨夜风惊浪起。眼看估客归舟。肠断征人泪流。流泪。流泪。离恨江沙共碎。
白话文翻译:
江水,江水,昨夜的风惊动了浪涛。眼看着商人们的船只归来,征人却已肠断,泪水潸潸流下。流泪,流泪,离恨如江沙一般共同破碎。
注释:
- 江水:指长江,象征着流动与离别。
- 昨夜风惊浪起:昨夜的风使得江面波涛汹涌,暗示着动荡的情感。
- 估客:指代商人、客商。
- 肠断:形容心中悲痛如肠断裂。
- 离恨:离别的痛苦与仇恨。
- 江沙共碎:象征着离别的痛苦与心碎,如同江边的沙石随波逐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青莲,明代诗人、文学家。他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因其诗文风格清新而受到后人推崇。杨慎在政治上有过波折,曾因直言而遭贬,晚年则致力于文学创作。
创作背景:
《转应曲》是杨慎在经历个人生活的磨难及社会动荡后写成的,表达了他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会。在当时社会政治动荡的背景下,诗人借助江水的意象,传达了对离愁的无奈与深情。
诗歌鉴赏:
《转应曲 其一》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与艺术表现力的诗作。诗中反复提到的“江水”,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江水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开头的“昨夜风惊浪起”通过动词的使用,营造了一种紧张感,仿佛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离别之痛。
诗中“眼看估客归舟”展现了商旅的往来,而“肠断征人泪流”则更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伤感。反复的“流泪”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深重的离愁与无奈。最后一句“离恨江沙共碎”通过形象的意象将离愁与江沙相联,展现了痛苦的细腻与深邃。
整首诗结合了自然与人情,使用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离别画面。杨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成功地将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景象融合,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水。江水。:开篇的重复,强调了江水的重要性,暗示着流动与变迁。
- 昨夜风惊浪起。:描绘了一夜骤然变化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内心的波动。
- 眼看估客归舟。:透过商人的归来,暗示着他人的离别与自己的孤独。
- 肠断征人泪流。: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直接表达悲伤,细腻地展现了离愁。
- 流泪。流泪。:情感的强化,重复的使用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 离恨江沙共碎。:将离别的痛苦比作江沙,象征着心灵的破碎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恨”与“江沙”相提并论,形象化了离愁的无尽与细腻。
- 拟人:赋予江水以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诗中蕴含着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水: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无尽的离愁。
- 风浪:暗示着内心的动荡与不安。
- 泪水:直接的情感表达,代表着悲伤与思念。
- 江沙:象征着脆弱与易逝,寓意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多次提到的自然元素是什么?
- A) 山
- B) 江水
- C) 竹林
-
“肠断征人泪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悲伤
- C) 平静
-
“离恨江沙共碎”中的“江沙”象征了什么?
- A) 财富
- B) 无常与破碎的心情
- C) 自然之美
答案:
- B) 江水
- B) 悲伤
- B) 无常与破碎的心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涉及思念与离愁,但更偏向于个人的情感流露,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忧虑,具有更强的历史感与现实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诗词鉴赏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