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露点红衣,轻云隔陇飞。
寂寂梧桐院,遥遥杨柳溪。
看罢落霞孤鹜,立残秋水长堤。
回首柴门外,蝉声落翠微。
白话文翻译:
白露时节,露珠点缀着红色的衣衫,轻柔的云彩在山坡上飞驰。
静悄的梧桐院落,远处的杨柳依依垂下。
看完落霞映照下孤单的野鸭,站在秋水中的长堤上。
回头望去柴门外,蝉鸣声在苍翠的微风中飘落。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露:指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9月7日或8日,象征天气转凉、露水增多。
- 点红衣:即露水像点缀在衣服上,形容露珠的美丽。
- 轻云:形容云彩轻盈、飘渺。
- 寂寂:形容安静、寂静的样子。
- 杨柳溪:指杨柳旁的溪水,常用来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 落霞孤鹜:取自唐代王勃的《登鹳雀楼》的意象,表现孤独与宁静的美。
- 蝉声落翠微:蝉声常被用来象征夏末秋初的时节,表现一种清幽的自然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求可(1670—1734),字景星,号枕川,晚号孤舟,清代诗人,著名的文人和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赞浦子》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诗人的感怀。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秋日氛围。开头两句“白露点红衣,轻云隔陇飞”将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美景结合,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来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由景入情,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感受。尤其是“看罢落霞孤鹜,立残秋水长堤”一句,落霞与孤鹜的结合,表现了一种孤独的美感,仿佛在呼唤诗人的思考与沉淀。最后两句“回首柴门外,蝉声落翠微”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蝉声在秋日微风中飘落,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种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深刻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秋日的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露点红衣:描绘白露时节,露珠点缀在衣服上,展现自然的美。
- 轻云隔陇飞:轻盈的云彩在远山上飘飞,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 寂寂梧桐院:院落安静,增添了清秋的气氛。
- 遥遥杨柳溪:远处的杨柳与溪水相映成趣,展示了自然的和谐美。
- 看罢落霞孤鹜:描绘了夕阳西下,孤独的野鸭飞过的情景,表达了孤独感。
- 立残秋水长堤:站在长堤旁,秋水渐深,体现出秋的静谧。
- 回首柴门外:回望柴门之外的情景,带有一丝怀旧。
- 蝉声落翠微:蝉鸣声在微风中飘散,表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交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露点红衣”,将露珠比作点缀的红衣,形象生动。
- 对仗:如“寂寂梧桐院,遥遥杨柳溪”,形成了声调的和谐美。
- 拟人:蝉声“落翠微”,赋予蝉声以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日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孤独的思考,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露:象征秋天,代表了时间的流逝。
- 红衣:暗示生命与美的瞬息万变。
- 梧桐:常与孤独联系,象征着秋天的凋零。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露”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提到的“落霞孤鹜”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忧伤
- D. 兴奋
-
“蝉声落翠微”中“落”字的含义是什么?
- A. 墜落
- B. 消失
- C. 落下
- D. 降临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更多地展现了隐居的闲适与安宁,而陆求可的《赞浦子》则注重孤独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陆求可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