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叶山人
岁晚麻衣冒雪寒,高歌欲去醉长安。
山瓢行负知何有,半是诗丸半药丸。
白话文翻译:
在岁末的寒冬里,身穿麻衣的我在雪中行走,心中高歌,想要醉卧长安。
我背着山中的瓢,心里不知能有什么珍贵的东西,半是诗意的药丸,半是治病的药丸。
注释:
- 岁晚:指年末,冬天将尽。
- 麻衣:用麻布制成的衣服,这里指简朴的装束。
- 冒雪寒:在雪中冒着寒冷的天气。
- 高歌:指高声歌唱,表达内心的豪情。
- 醉长安:在长安这个繁华的城市中陶醉。
- 山瓢:山中所用的瓢,用于盛水或其他东西。
- 行负:背负,携带。
- 知何有:不知道有什么,表示一种无所期待的状态。
- 诗丸:指诗意,可能是指从诗中获得的精神享受。
- 药丸:用来治病的药物,具有实际功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长安”,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城市,象征繁华与富饶。这里的“醉长安”可看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叶山人可能指代某位隐居的诗人或友人,表达了对其的惜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336-1374),明代初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感受,抒发情怀,特别是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较高成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高启晚年,或许是在他与友人惜别之际,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的感慨。正值岁末,冬天的寒冷和对未来的期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的情感底色。
诗歌鉴赏:
《送叶山人》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凝聚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开头提到“岁晚麻衣冒雪寒”,以寒冷的冬季和朴素的麻衣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孤独与落寞的氛围。而“高歌欲去醉长安”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似乎在说尽管现实艰辛,依然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自由。
接下来的“山瓢行负知何有”,诗人背负着山中的瓢,意味着他可能带着一些简单的梦想与追求,但又不清楚未来的方向,这种迷茫感与对未知的期待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半是诗丸半药丸”更是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升华为一种哲理:生活如同诗和药的结合,既有精神的享受,也有实际的需要。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晚麻衣冒雪寒:描绘冬季的寒冷,表现出诗人的身世和艰辛。
- 高歌欲去醉长安:表达诗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想要追求欢乐与自由。
- 山瓢行负知何有:隐喻诗人的追求与期待,背负着未曾实现的梦想。
- 半是诗丸半药丸:寓意生活的两面性,既有精神的追求,也有现实的需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高歌”与“醉长安”形成对照,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诗丸”和“药丸”比喻为生活中的精神享受与实际需要,深化了主题思想。
- 意象:麻衣、雪、山瓢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富有哲理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惜别与对人生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一种追求与迷茫交织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麻衣:象征简朴与清贫。
- 雪: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岁月的流逝。
- 长安:象征繁华与美好,代表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山瓢:象征追求与梦想,暗示着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贫穷
B. 繁华
C. 乡村
D. 战争 -
“岁晚麻衣冒雪寒”中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A. 贵重衣物
B. 朴素衣物
C. 战袍
D. 运动服 -
诗中“半是诗丸半药丸”的意思是? A. 生活只有诗
B. 生活既有精神享受也有实际需求
C. 生活无趣
D. 生活全是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启的《送叶山人》与王维的《送别》相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高启更注重内心的思考与生活的哲理,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