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宿行营舟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17:1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蒹葭霜露冷侵船,
落雁惊乌总未眠。
戍卒独明高栅火,
居人同宿废村烟。
醉中远梦欺长夜,
乱里穷愁折壮年。
莫问身闲何到此,
久思提剑学防边。
白话文翻译:
在霜露侵袭的寒冷夜晚,船上的芦苇显得格外凄清,落下的雁惊动了夜里的乌鸦,大家都未能入眠。戍楼的士兵独自守着明亮的篱笆火光,乡村的居民在废墟中与烟雾为伴。醉酒中,遥远的梦境欺骗着漫长的黑夜,内心的忧愁让我在混乱中感到壮年的无奈。不要问我身在何处,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早已思念提剑守卫边境的日子。
注释:
- 蒹葭:芦苇,生长在水边,常用于描写荒凉的景象。
- 霜露:寒冷的霜和露水,象征着秋冬季节的冷清。
- 戍卒:守卫边防的士兵。
- 高栅火:高高的栅栏旁的火光,象征士兵的警觉和坚守。
- 居人:当地的居民。
- 醉中远梦:醉酒中产生的遥远梦境,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逃避。
- 提剑学防边:想要学习如何保卫边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个别字作高岑),字季升,明代诗人,生于1487年,卒于约1540年。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
创作背景:
《暂宿行营舟中二首》创作于作者的游历和经历边防生活的背景下,诗中表现了对戍边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士兵的孤独和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冬时节的夜景与戍边士兵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孤独而又充满思考的内心世界。开篇的“蒹葭霜露冷侵船”描绘出一种冷清的自然环境,营造了诗的背景。紧接着的“落雁惊乌总未眠”,则表现了夜的宁静被打破的瞬间,传达出一种孤独感。接下来的“戍卒独明高栅火”描绘了守边士兵的坚守,火光是他们孤独的伴随。而“居人同宿废村烟”则暗示着边防的荒凉,居民的生活艰难。最后几句则进一步深入士兵的内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责任的思考,尤其是“莫问身闲何到此”,显示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防士兵的孤独与责任感。在冷清的环境中,诗人用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无奈,深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蒹葭霜露冷侵船:描写寒冷的夜晚,蒹葭因霜露的侵袭而显得凄凉,暗示着环境的冷清与孤独。
- 落雁惊乌总未眠:落雁飞过,惊动了夜里的乌鸦,暗示着人们因思虑而无法入眠。
- 戍卒独明高栅火:戍边士兵在高栅旁守夜,火光是他唯一的温暖,表现出孤独与责任。
- 居人同宿废村烟:居住在废村中的人们同样感受到生活的困苦,生计艰难。
- 醉中远梦欺长夜:醉酒后,梦境模糊而遥远,表现出对过往的怀念与逃避现实的心态。
- 乱里穷愁折壮年:在混乱中,忧愁让壮年感到无奈与疲惫。
- 莫问身闲何到此:不必询问自己为何身处此地,流露出对现状的无奈。
- 久思提剑学防边:长久以来思念的是提剑守卫边疆的日子,表达了对国家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醉中远梦”用梦境比喻对往事的追忆与逃避。
- 拟人:如“落雁惊乌”,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戍卒独明高栅火,居人同宿废村烟”,形成对照,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戍边士兵生活的深切关怀,描绘了战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诗人在这幅冷清的画面中,融入了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孤独、荒凉。
- 霜露:代表寒冷与苦涩的生活境遇。
- 高栅火:象征士兵的守护与责任。
- 废村烟:暗示生活的无奈与艰辛。
- 提剑:象征对国家的责任与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蒹葭霜露冷侵船”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芦苇
C. 菊花
D. 松树 -
“戍卒独明高栅火”中的“戍卒”指的是?
A. 边防士兵
B. 商人
C. 渔民
D. 学者 -
诗中表现出士兵对生活的感受是?
A. 快乐
B. 无奈
C. 怒火
D. 轻松
答案:
- B. 芦苇
- A. 边防士兵
- 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
- 杜甫《兵车行》
诗词对比:
与高启的诗作相比,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侧重于心境的平和,而高启的诗则更突出孤独与责任感的冲突,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高启诗集及其时代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