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瑞朱孔阳同日书至闻吴参知明卿汪司马伯玉朱中丞秉器朱中尉用晦俱逝》

时间: 2025-02-04 17:08:24

把看尺素一沾衣,朋旧中原日渐稀。

鄂郡云愁黄鹤去,歙亭星暗白鸡飞。

书藏郁木人何在,丹熟芙蓉客不归。

一代风流今顿尽,瑶琴何处寄音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把看尺素一沾衣,朋旧中原日渐稀。
鄂郡云愁黄鹤去,歙亭星暗白鸡飞。
书藏郁木人何在,丹熟芙蓉客不归。
一代风流今顿尽,瑶琴何处寄音徽。

白话文翻译:

我拿着信纸沾湿衣襟,旧友在中原的联系日益减少。
鄂郡的云愁,像是黄鹤已经飞走,歙亭的星光暗淡,白鸡也已飞去。
书卷藏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那人却不知在哪里,熟透的丹芙蓉花下,客人却不再归来。
一代的风流人物,如今全都消逝,瑶琴又该寄托在哪里才能传音呢?

注释:

  • 尺素:指书信,这里形容写信的情景。
  • 朋旧:老朋友,旧交。
  • 鄂郡:指湖北省,黄鹤是黄鹤楼的象征。
  • 歙亭:指位于安徽的歙县,古代文人常在此聚会。
  • 郁木:指茂盛的树木。
  • 丹熟:指红色的熟透的芙蓉花。
  • 风流:指风雅人物或才俊。

典故解析:

  • 黄鹤楼:历史文化名楼,象征着离别与怀念。
  • 白鸡飞:暗指晨曦时刻的离别,寓意着友人的远去。
  • 瑶琴:古代乐器,代表音乐与情感的寄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大任,明代诗人,以其卓越的诗才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而著称。其作品多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欧大任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生活的变迁及人事的无常使他感到深深的忧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收到旧友书信后的心情,展现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描绘了信纸的情景,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正在减弱,接着以“黄鹤去”和“白鸡飞”两个意象,展现了朋友的远离与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书藏郁木人何在”,通过藏书和人的缺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两句则总结了对往昔风流人物的惋惜,表明时代的变迁使得这一切都化为乌有,瑶琴的音韵也无处寄托。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把看尺素一沾衣:描绘收到信后,情感流露,暗示思念。
  • 朋旧中原日渐稀:反映朋友间的联系逐渐减少,表达孤独感。
  • 鄂郡云愁黄鹤去:借助黄鹤象征离别,传达忧愁。
  • 歙亭星暗白鸡飞:夜空暗淡,象征光明的消逝,暗示失去的美好时光。
  • 书藏郁木人何在:书籍的存在与人的缺席形成对比,表现孤独。
  • 丹熟芙蓉客不归:美好与失落并存,表达对往昔的追忆。
  • 一代风流今顿尽:对风流人物的惋惜,表现时代的变迁。
  • 瑶琴何处寄音徽:音乐的寄托失去,象征情感寄托的无处可归。

修辞手法:

  • 比喻:黄鹤、白鸡比喻友人的远去与时光的消逝。
  • 对仗:如“云愁”与“星暗”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书籍与人类情感结合,表现对友人的怀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失去友谊的惋惜和对无常人生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尺素:象征书信,承载友谊的载体。
  • 黄鹤:象征离别与怀念,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 郁木:象征生命的茂盛与孤独的对比。
  • 瑶琴:象征情感的寄托与音乐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尺素”在诗中指代什么? A. 书信
    B. 友谊
    C. 曲调
    D. 风景

  2. “黄鹤去”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归来
    C. 相聚
    D. 迷失

  3. 诗中对“风流”的惋惜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物质的追求
    D.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样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但更偏向于豪放与豁达。
  • 王维《送别》:也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欧大任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原古诗词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