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经世劫渐圆滑,我历劫波如碎杀。
忍看千痕悟后身,新添棱角利而黠。
白话文翻译:
人们经历世间的劫难,变得越来越圆滑;而我经历的劫波却像是被打碎的刀剑。
我忍心看着身上的千疮百孔,领悟自己后来的处境,内心增添了棱角,变得更加聪明而狡猾。
注释:
- 劫:指世间的灾难或磨难。
- 圆滑:形容人处事精明、老练,缺乏真诚。
- 劫波:比喻经历的种种磨难与波折。
- 千痕:身心受到的种种伤痕,象征过去的苦难与经验。
- 棱角:比喻个性或处事风格的锋利与独特,暗示在经历磨难后更加精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添雪斋,现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创作,作品常常体现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其诗风多以深沉、哲理为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现代社会,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经历与社会变迁的感慨,表现出在经历磨难后,个体的心理变化与生存智慧。
诗歌鉴赏:
这一首诗通过个人的经历,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经历世事磨难后的心理变化。开头两句提到“人经世劫渐圆滑”,意思是经过多次磨难的人,往往会学会迎合环境,变得圆滑世故。而作者却对这种变化有着更为复杂的感受,他认为自己所经历的“劫波”如同被打碎的武器,暗示着痛苦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更为深刻,作者忍心看着自己身上的痕迹,似乎在自我反思,这些伤痕是自己成长的代价。通过“千痕悟后身”,他在痛苦中领悟了生命的真谛,同时自身也因磨难而变得更加锋利与智慧,体现出一种自我救赎的过程。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引人深思,展现了人在苦难中成长的真实写照,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自我的反省,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人经世劫渐圆滑”:经过世间的劫难,人们变得更加圆滑,失去了真诚与单纯。
- “我历劫波如碎杀”:我经历的波折如刀剑般被打碎,暗示着痛苦的深重。
- “忍看千痕悟后身”:看着自己身上的伤痕,反思和领悟自己的处境。
- “新添棱角利而黠”:在经历后,自己变得更加聪明且有棱角,体现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人”与“我”的对比,突出个体的独特经历与普遍的社会现象。
- 比喻:将经历的磨难比作“刀剑”,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在经历磨难后,内心的变化与成长,展现了生命的复杂与深邃。
意象分析:
- 劫难:象征生命中的苦难与挑战。
- 千痕:代表个人经历的伤痛与教训。
- 棱角:象征个性与智慧的锐利,暗示成长的代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人经世劫渐圆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 A. 人们变得愚笨
- B. 人们变得圆滑世故
- C. 人们变得单纯
- D. 人们变得无情
-
“我历劫波如碎杀”中的“碎杀”指的是什么?
- A. 刀剑的破损
- B. 心灵的创伤
- C. 一种武器
- D. 生命的消逝
-
诗中的“千痕”象征了什么?
- A. 伤痕与经历
- B. 美丽的容颜
- C. 财富与地位
- D. 健康与快乐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添雪斋的作品都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感受,但杜甫的诗更多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而添雪斋则侧重个人的内心成长与反思。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现代诗歌的传统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