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骨支筇却下堂,瘦颜衰鬓入愁乡。黄莺饶舌花饶笑,一样春风有别肠。
白话文翻译:
病弱的身体支撑着拐杖离开厅堂,憔悴的面容和衰老的鬓发进入了忧愁的境地。黄莺鸟多嘴多舌,花儿似乎也在嘲笑,同样是春风,却有着不同的情感。
注释:
- 病骨:指病弱的身体。
- 支筇:支撑着拐杖。筇,一种竹子,这里指拐杖。
- 却下堂:离开厅堂。
- 瘦颜衰鬓:形容面容憔悴,鬓发斑白。
- 愁乡:比喻忧愁的心境。
- 黄莺饶舌:黄莺鸟多嘴多舌,比喻言语多而杂。
- 花饶笑:花儿似乎在嘲笑。
- 别肠:不同的情感或心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人画家,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的诗文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与他的画风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后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对春风的不同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病后的身体状况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首句“病骨支筇却下堂”,直接描绘了诗人病弱的身体和离开厅堂的情景,给人一种沉重和无奈的感觉。次句“瘦颜衰鬓入愁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愁的氛围,通过“瘦颜衰鬓”的形象描写,传达了诗人衰老和忧愁的心境。后两句“黄莺饶舌花饶笑,一样春风有别肠”,则通过对比黄莺的多嘴和花的嘲笑,以及春风的不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骨支筇却下堂:诗人以“病骨”形容自己病弱的身体,用“支筇”表示支撑着拐杖,形象地描绘了病后的艰难行走。
- 瘦颜衰鬓入愁乡:通过“瘦颜衰鬓”的形象描写,传达了诗人衰老和忧愁的心境,“入愁乡”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忧愁的氛围。
- 黄莺饶舌花饶笑:黄莺的多嘴和花的嘲笑,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 一样春风有别肠:春风本是温暖的象征,但在这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莺和花赋予人的特性,如“饶舌”和“饶笑”,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 对比:通过黄莺和花的对比,以及春风的不同情感,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病后的忧愁和对春风的不同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病骨:象征病弱的身体。
- 支筇:象征艰难的行走。
- 瘦颜衰鬓:象征衰老和忧愁。
- 黄莺饶舌:象征多嘴多舌。
- 花饶笑:象征嘲笑。
- 春风:象征温暖和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病骨支筇”形容了什么? A. 病弱的身体支撑着拐杖 B. 健康的身体支撑着拐杖 C. 病弱的身体没有支撑 答案:A
-
“瘦颜衰鬓入愁乡”中的“愁乡”比喻了什么? A. 忧愁的心境 B. 快乐的心境 C. 平静的心境 答案:A
-
“黄莺饶舌花饶笑”中的“饶舌”和“饶笑”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
“一样春风有别肠”中的“别肠”指的是什么? A. 不同的情感 B. 相同的情感 C. 没有情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间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沈周《病起》: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沈周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忧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了解明代诗歌的整体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