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理衣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3:26:21

七十馀年一老翁,衣穿絮破不堪缝。

清霜满地无区画,扫得芦花莫禦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七十馀年一老翁,衣穿絮破不堪缝。清霜满地无区画,扫得芦花莫禦冬。

白话文翻译: 七十多岁的老翁,衣服破烂棉絮外露,难以修补。地上满是清霜,无法描绘其边界,扫来的芦花也无法抵御寒冬。

注释:

  • 七十馀年:指诗人年事已高,七十多岁。
  • 衣穿絮破:形容衣服破旧,棉絮外露。
  • 不堪缝:难以修补。
  • 清霜满地:形容地面结霜,寒冷的景象。
  • 无区画:无法描绘其边界,形容霜的广泛和无边。
  • 扫得芦花:指扫集芦花,可能用作填充物。
  • 莫禦冬:无法抵御寒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周(1427-1509),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字希哲,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他的诗画风格深受宋元文人画影响,尤以山水画著称,诗作亦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贫困和孤寂,通过描绘老翁破衣和寒冷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七十多岁老翁的贫困生活。首句直接点明老翁的年龄和衣着的破旧,通过“衣穿絮破不堪缝”这一形象的描写,传达了老翁生活的艰辛。后两句通过对“清霜满地”和“扫得芦花莫禦冬”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寒冷和无助的氛围,展现了老翁面对自然环境的无力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细节的刻画,生动地反映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诗词解析:

  • 首句“七十馀年一老翁”直接点明主题,通过年龄的强调,突出了老翁的孤独和衰老。
  • “衣穿絮破不堪缝”通过具体的衣物破损细节,展现了老翁的贫困和生活的艰难。
  • “清霜满地无区画”用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寒冷和无边的氛围,同时也隐喻了老翁生活的无望和无奈。
  • “扫得芦花莫禦冬”通过动作和结果的对比,表达了老翁试图抵御寒冷却最终无果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清霜满地无区画”中的“无区画”赋予了清霜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 对比:“扫得芦花莫禦冬”中的“扫得”与“莫禦”形成对比,突出了老翁的努力与结果的无奈。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翁的贫困和自然环境的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感慨,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无助。

意象分析:

  • “清霜满地”:寒冷的自然景象,象征着老翁生活的艰难和无助。
  • “扫得芦花”:老翁试图抵御寒冷的努力,但最终无果,象征着生活的无奈和无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老翁的年龄是多少? A. 六十多岁 B. 七十多岁 C. 八十多岁 答案:B

  2. 诗中“衣穿絮破不堪缝”描述了什么? A. 老翁的衣服新而整洁 B. 老翁的衣服破旧难以修补 C. 老翁的衣服华丽 答案:B

  3. “清霜满地无区画”中的“无区画”是什么意思? A. 清霜有明确的边界 B. 清霜没有明确的边界 C. 清霜很美丽 答案:B

  4. “扫得芦花莫禦冬”表达了什么? A. 老翁成功抵御了寒冬 B. 老翁的努力最终无果 C. 老翁不需要抵御寒冬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描绘了贫困和自然灾害的题材,可以比较两位诗人在表达贫困和自然力量时的不同手法和情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周的这首诗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老翁的贫困生活,但白居易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沈周诗集》:收录了沈周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