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雁字》
时间: 2025-01-26 04:1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 雁字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排空几阵留难住。
写不尽潇湘雨。
托寄音书浑漫许。
裴回欲下,家鸡野鹜,那是临池侣。
十三行断惊鸿去。
恰上银筝十三柱。
弦畔有人挥玉箸。
长门月暗,一灯重拨,泪墨模糊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开头描绘了几阵大雁飞过天空,似乎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痕迹;然而潇湘的细雨却让我无法将这种情感表达尽。只希望能托付音书,但这份承诺似乎又显得遥不可及。思念的情绪如同在等待着下雨,家中的鸡和野外的鸭子,似乎都是我心中临水而伴的亲密伴侣。接着,词的意境转向,惊鸿似的身影已然远去。此时,银筝的音柱上有人轻盈地挥动着玉箸,伴随着悠扬的乐声。长门的月光昏暗,一个灯火重新拨动着,泪水与墨迹在纸上模糊交织。
注释:
- 排空:指天空的空阔,形容大雁飞行的状态。
- 潇湘雨:潇湘指的是湘江,潇湘雨是指细雨,形容细腻而缠绵的情感。
- 音书:指信件或音信,表达思念之情。
- 裴回:指徘徊,犹豫不决。
- 临池侣:指在池边的伴侣,暗示思念的对象。
- 十三行:指的是琴弦的数量,与惊鸿相对应,形容乐声的悠扬。
- 泪墨模糊处:形容因思念而泪水与墨迹交融,情感的深邃和模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贞观(公元1610-1680),字仲明,号秋水,清代诗人,以词作见长。他的词风多表现离愁别恨,情感细腻,常常融入自然景物,极具画面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历史背景相互交织,表现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青玉案 雁字》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整体氛围渗透着浓浓的思念与哀愁。开头几句以“排空几阵留难住”引入,描绘了大雁飞过天空的场景,象征着离愁的沉重,接下来的“写不尽潇湘雨”,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细雨如泪,愁思难以言表。词中对音信的渴望和对伴侣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十三行断惊鸿去”一句,既有音乐的意象,又有离别的悲伤,似乎在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而“恰上银筝十三柱”则把这种回忆转化为乐曲,带有一种淡淡的哀伤,音乐的优雅与情感的悲切交织在一起,令人动容。
最后几句“长门月暗,一灯重拨,泪墨模糊处”,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月暗灯明之间,泪水与笔墨交融,象征着思念的深刻与难以割舍,给人以强烈的共鸣,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排空几阵留难住:描绘大雁在空中飞过,留下难以忘怀的痕迹,暗示思念绵长。
- 写不尽潇湘雨:用潇湘细雨来比喻无法尽述的情感,情感如雨水般细腻而深沉。
- 托寄音书浑漫许:希望能通过信件传递情感,但又觉得这份承诺遥不可及。
- 裴回欲下:徘徊不前,表达内心的犹豫和期待。
- 家鸡野鹜,那是临池侣:用家禽和野鸭比喻心中所思的伴侣,展现孤独感。
- 十三行断惊鸿去:音乐与离别的结合,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恰上银筝十三柱:音乐的优雅与哀伤交织。
- 弦畔有人挥玉箸:表现有人在弹琴,渲染一种温馨又悲伤的氛围。
- 长门月暗:环境的暗淡反映心情的沉重。
- 一灯重拨,泪墨模糊处:灯光的微弱与泪水交融,象征思念的深刻与模糊。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细雨比作情感,将家禽比作伴侣,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拟人:将音书、灯光等赋予情感,营造氛围。
- 对仗:如“家鸡野鹜”,增强词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离别的思念,表现了孤独、怀念与无奈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字:象征离别与思念,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征。
- 潇湘雨:传达细腻、温柔的情感,同时也暗示忧伤。
- 银筝:音乐的象征,表现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 月暗灯明:暗示孤独与希望的对比,揭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潇湘雨”主要象征什么? A. 快乐
B. 细腻的思念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B -
“十三行断惊鸿去”中的“惊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类
B. 美好时光的流逝
C. 短暂的爱情
答案:B -
诗中“长门月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孤独与沉重
C. 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柳永《雨霖铃》
诗词对比:
- 顾贞观《青玉案 雁字》与李清照《如梦令》比较,二者均表现出对离愁的细腻描写,但顾贞观更注重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抒发个人的哀愁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以上为《青玉案 雁字》的详细分析和解读,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