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怀黄申甫北平》
时间: 2024-09-19 20:48: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玉案·怀黄申甫北平
天涯何处无芳草。山色东西多少。
杜宇教唆春去早。别情离绪,数声啼鸟。
都入相思调。去年人到今年老。
帘外落花闲不扫。池草梦回诗思杳。
断云残日,关山故道。鱼雁何时到。
白话文翻译
远方的天涯何处没有芳香的草呢?山的颜色在东西两边颇为多样。
杜鹃鸟催促着春天的早去,别离的情感和思绪,只有几声啼鸟在诉说。
这些情绪都融入了我的相思曲调。去年的人到今年已渐渐老去。
窗外的落花懒得去打扫,池中的草在梦中回荡,诗意却变得渺茫。
断断的云,残余的日光,关山的旧道,鱼雁何时才能到达呢?
注释
- 芳草:指美好的事物,这里隐喻情感的寄托。
- 杜宇:即杜鹃,春天的象征,常用来表示春去的哀伤。
- 别情离绪:指离别时的情感和思绪。
- 帘外:窗外,诗中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
- 池草:指池塘边的植物,这里象征着梦境与现实的交错。
- 鱼雁:鱼和雁,象征着远方的朋友和音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毓兰(1876-1947),字梦麟,号梅溪,晚号梅山,近现代女诗人,生于安徽,后移居北平。她的诗风婉约细腻,常以女性的视角表达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魏毓兰流亡北平时期,因政治动荡而不得不离开故乡,感怀故土与亲友,诗中充满对往昔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青玉案·怀黄申甫北平》是一首抒发思乡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怀念。开篇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以问句引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但随即转入对现实的感慨,山色的多样性与杜宇的鸣叫,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别情离绪,数声啼鸟”,几声鸟鸣成为情感的引子,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苦楚。诗人借助自然界的声音,映射出内心的孤独与相思。“去年人到今年老”,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无奈,这种无奈在“帘外落花闲不扫”中得以体现,落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被遗忘的情感。
后半部分“池草梦回诗思杳”描绘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鱼雁何时到”,则是对未来重聚的期盼,也是对友人的思念,令人倍感凄凉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涯何处无芳草”:开篇设问,表达对美好与自由的渴望。
- “山色东西多少”:描绘自然景色,强调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 “杜宇教唆春去早”:杜鹃声催促春天离去,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别情离绪,数声啼鸟”:鸟鸣成为情感的寄托,传达离别的痛苦。
- “都入相思调”:所有情感融入相思之中,设定诗的基调。
- “去年人到今年老”:岁月流逝,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 “帘外落花闲不扫”:窗外的落花象征着被遗忘的美好。
- “池草梦回诗思杳”:梦境与现实交织,诗思变得渺茫。
- “断云残日,关山故道”: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 “鱼雁何时到”:期待友人的音信,流露出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以“芳草”比喻美好的情感。
- 拟人:杜宇的鸣叫仿佛在催促春天的离去。
- 对仗:如“去年人到今年老”与“帘外落花闲不扫”,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对立。
主题思想:整首词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象征美好与希望。
- 杜宇:春天的象征,暗示生命的流逝。
- 落花:象征逝去的美好,感叹时光的无情。
- 鱼雁:象征远方的友人与音信,寄托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杜宇”指的是哪个季节的象征?
- A. 夏季
- B. 春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去年人到今年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期待
- D. 愤怒
-
诗中“鱼雁”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友人
- C. 自然
- D. 时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豪情。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思念友人,感叹人生。
诗词对比:
- 龚自珍《己亥杂诗》中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的理想与追求。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魏毓兰诗词研究》
- 《近现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