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 其三》

时间: 2025-02-04 15:30:49

彊言共寝食,十日九不俱。

桐花夜夜落,梧子暗中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歌 其三
作者: 李攀龙 〔明代〕

彊言共寝食,十日九不俱。
桐花夜夜落,梧子暗中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情感的苦闷与无奈。诗人用“强说一起吃喝睡”的方式,强调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名存实亡,十天中有九天都没有在一起。桐花在夜里不断地飘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疏远,梧桐树的叶子也在暗中变得稀疏,显示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感觉。


注释:

  • 彊言:强行说出,或是强作欢颜的意思。
  • 共寝食:共同生活、吃饭与睡觉。
  • 十日九不俱:十天中有九天都没有在一起,表达了情感的疏离。
  • 桐花:桐树的花,象征美好而短暂的事物。
  • 夜夜落:每夜都在掉落,暗示时间的流逝。
  • 梧子:指梧桐的果实或种子,暗指孤独的状态。
  • 暗中疏:在暗处逐渐变得稀疏,表明关系的疏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攀龙,明代诗人,生于万历年间,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以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李攀龙个人生活遭遇情感困扰的时期,可能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情感的压抑与困惑。


诗歌鉴赏:

《子夜歌 其三》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作,诗人在短短的四句中,通过简单却生动的意象,传达出浓厚的离愁别绪。首句“彊言共寝食”便展现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关系已名存实亡,强行维持的表象中隐藏着深深的无奈与孤独。随着“十日九不俱”的叹息,诗人对相聚时光的怀念愈发显得沉重。

接下来的“桐花夜夜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流逝,暗示着爱情的短暂与脆弱。桐花的凋零不仅是物理上的落下,更是情感的渐行渐远。而“梧子暗中疏”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感,梧桐树的叶子在夜色中逐渐稀疏,象征着亲密关系的逐渐冷却与疏远。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李攀龙以其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情感的微妙变化,展示了人们在爱情中常有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彊言共寝食:表面上说是一起生活,实际上却是强作欢颜。
  2. 十日九不俱:强调两人之间几乎没有实质的相聚,反映出深刻的孤独感。
  3. 桐花夜夜落:每晚都见桐花飘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爱情的脆弱。
  4. 梧子暗中疏:在夜色中,梧桐的果实或叶子逐渐稀疏,暗示感情的渐行渐远。

修辞手法

  • 比喻:桐花与梧子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 拟人:桐花的落下似乎在表达情感的流逝。
  • 对仗:上下句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情感的孤独与无奈为中心,展现了爱情关系中的疏离与时间的无情,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对失去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桐花: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短暂,代表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梧子:代表孤独与疏远,暗示情感的冷却和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彊言共寝食”是指什么? A. 强行说要一起生活
    B. 自然景物的描写
    C. 向朋友倾诉

  2. “十日九不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深情相伴
    B. 关系的疏离
    C. 生活的忙碌

  3. “桐花夜夜落”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与爱情的短暂
    B. 自然的美丽
    C. 友情的深厚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孤独。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情感丰富,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感伤。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李攀龙的作品都涉及情感的孤独与失落,但李白更加豪放,李攀龙则显得细腻与柔情,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攀龙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与修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