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五亩园,随意茅三间。
竹树发佳趣,好鸟鸣关关。
物情固自乐,聊得开我颜。
长歌答天风,以永今夕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青山环绕的小园子,园中随意搭建的三间茅屋。竹子和树木在这里生长得很好,时常有美丽的鸟儿在鸣叫。作者认为自然的景色和生活的情趣让他感到快乐,因此他由衷地笑颜常开。最后,作者长声唱歌回应着天上的风,希望这种悠闲的时光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注释:
- 青山:青色的山,象征自然的美。
- 五亩:面积单位,表示园子的大小。
- 随意:随便、自在的意思。
- 茅三间:指三间茅草房,简单而舒适。
- 竹树:竹子和树木,象征生机和自然。
- 鸣关关:鸟鸣声清脆悦耳。
- 物情:自然的情趣。
- 聊得:暂且得到。
- 颜:面容、表情。
- 长歌:长声歌唱。
- 天风:天空中的风。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在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时,借用了一些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青山、鸟鸣等,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鹗,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创作多受道教思想影响,追求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诗人闲暇时,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本诗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环境,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的“青山五亩园”直接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田园意境,接着的“随意茅三间”展现出一种随性而自然的人居环境,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竹树的生长与鸟儿的鸣叫,进一步丰富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喜爱。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长歌答天风”的意象,表达了与自然对话的愉悦感,似乎在呼应着自然的旋律,这种轻松的态度也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自在。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开朗的心态,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令人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青山五亩园”:青山环绕的小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随意茅三间”:简单的茅草屋,表现出一种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 “竹树发佳趣”:竹子和树木生长得很好,显示出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 “好鸟鸣关关”:鸟儿的欢快鸣叫,增添了生动的气氛。
- “物情固自乐”:自然的情趣让人自得其乐。
- “聊得开我颜”:因此我常常微笑,表现出内心的愉悦。
- “长歌答天风”:歌声回应着天空的风,象征与自然的交流。
- “以永今夕閒”:希望这种悠闲的时光能够永远持续下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竹树发佳趣,好鸟鸣关关”,形成对称美。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和情感赋予生动的表现,如鸟鸣声的描写。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 青山:象征稳定与安宁,代表自然的美好。
- 茅屋: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竹树:象征生机与活力。
- 鸟鸣:象征自由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山五亩园”指的是: A. 一片广阔的田地
B. 一个小园子
C. 一座高山 -
诗人是如何表达与自然的关系的? A. 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
B. 通过对比城市生活
C. 通过叙述历史故事 -
“长歌答天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愉悦与自在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比较刘鹗与陶渊明的作品,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田园生活,但刘鹗的作品更为洒脱,而陶渊明则更加沉静内敛。
- 陶渊明常常强调隐逸的选择,而刘鹗则更多地展现了对自然的积极回应与与自然的交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田园诗的文化内涵与主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