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其二 十五夜,用宋祁韵。》
时间: 2025-01-11 14:18: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烟花开紫陌,家家绣户,华灯悬早。
上苑东风,吹到郊原细草。
烧遍旗亭绛蜡,弄春色冰澌芳沼。
楼阁悄。何人深院,新妆偏巧。
一樽散遣闲情,招词客南皮,逢场欢笑。
箫鼓西邻,助我月中清眺。
待得酒阑烛烬,喜自有寒花相照。
金勒杳。游人画桥多少。
白话文翻译
在紫陌上烟花绽放,家家户户的绣花门窗早已挂上华丽的灯笼。
春风从东苑吹来,拂过郊外细腻的草地。
旗亭上蜡烛点燃,春色在芳香的池塘中荡漾。
楼阁静悄,深院里不知是谁,妆容尤其巧妙。
举杯散发出悠闲的情怀,邀请南皮的诗人前来欢聚,欢声笑语不断。
邻居的箫鼓声响起,助我在月光下远眺。
待到酒尽烛灭时,寒花自会与我相伴。
金色的光线愈加深邃,游人画桥上有多少呢?
注释
- 紫陌:指铺满紫色花朵的小路,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绣户:指装饰华丽的门窗,表示家庭的富丽。
- 华灯:华丽的灯笼,常用于节庆时悬挂。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
- 旗亭:供人歇息的亭子,通常设有火烛。
- 绛蜡:红色蜡烛,象征喜庆。
- 寒花:指寒冷季节开的花,象征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约1583年-约1662年),明代诗人,字梦竹,号清标,江苏常熟人。以词作闻名,风格典雅清新,常融入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玉漏迟 其二 十五夜》创作于明代中晚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月圆之夜的繁华景象,表达内心的闲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玉漏迟 其二 十五夜》描绘了一个明亮、热闹的元宵夜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热情的欢庆。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烟花、华灯、春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家家户户都在庆祝,诗人通过对周围景色的细致观察,传达了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诗中“楼阁悄。何人深院,新妆偏巧。”的描写,突显出夜晚的静谧与深邃,也暗示了人们在欢庆中的思考与内心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诗人却也感受到孤独,最后一句“待得酒阑烛烬,喜自有寒花相照”,既是对欢愉的享受,也是对孤独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流畅的结构,将欢乐与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到的感悟,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烟花开紫陌:表现出节日的热闹气氛,象征春天的到来。
- 家家绣户,华灯悬早:描绘出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华丽的灯笼早早挂出。
- 上苑东风,吹到郊原细草:春风送暖,细草被拂动,生机勃勃。
- 烧遍旗亭绛蜡:红色蜡烛点燃,象征着节日的喜庆。
- 楼阁悄。何人深院,新妆偏巧:引发对深院中女子的遐想,增添一丝神秘。
- 一樽散遣闲情:举杯邀饮,传达轻松的心情。
- 箫鼓西邻,助我月中清眺:音乐声响起,增添节日气氛,诗人心情愉悦。
- 待得酒阑烛烬,喜自有寒花相照:即使酒尽灯灭,依然有寒花相伴,反思孤独。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家家绣户,华灯悬早”,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寒花”比作孤独的伴侣,富有诗意。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增添了生动性。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热闹的节日场景,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孤独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 烟花:象征热闹与欢庆。
- 华灯:代表节日的富丽与热情。
- 东风:象征春天的温暖与生机。
- 寒花:寓意孤独与思念,带有一丝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烟花开紫陌”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 A. 寂静的夜晚
- B. 热闹的节日
- C. 春天的晨曦
-
诗人通过“寒花”这个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安宁
-
诗中提到的“西邻”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朋友
- B. 音乐的伴奏
- C. 陌生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玉漏迟 其二 十五夜》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描绘了月夜景色与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热闹的庆祝气氛,而后者则更显孤独与自省。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选》
- 《明代诗歌研究》
- 《宋元明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