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3:15: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瘦蛾描不尽。黄昏去也,画帘低晕。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银汉隐。沈沈漏点,烛花初烬。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圆未近。待教玉容重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的画面,瘦弱的蛾子似乎描绘不尽的景色,落日余晖透过低垂的帘子,已经形成了满月的模样,却又不忍心舍弃那一半清幽的韵致。曾几度的青天碧海,如今已换成了月宫中的嫦娥,白发苍苍。银河隐去,时光缓缓流逝,烛光刚刚熄灭。问他十五岁的华年,只不过几日之间,便已消逝得如此无影无踪。一角红墙,留下孤独的人的遗恨。怜惜那纤细的旧时光,唯恐再次失去那美好的消息。圆月尚未靠近,愿待重温那美丽的容颜。
注释:
- 瘦蛾:指蛾子,这里用以形容细弱、柔美的形态。
- 黄昏:夕阳西下的时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团圞:指圆满的意思,暗示月亮的圆满。
- 姮娥:古代神话中的月宫仙子,象征孤独与美丽。
- 银汉:指银河,象征着遥远和天上的美丽景象。
- 恹恹: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暗示时间的无情。
- 琼楼:指美丽的楼阁,这里象征着理想和美好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敦复,清代诗人,字启明,号子云,著有诗文,擅长描写细腻情感与自然景致,风格清新而具有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对月亮与时光的描绘,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
诗歌鉴赏:
这首《玉漏迟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美好事物错失的无奈与惋惜。开头的“瘦蛾描不尽”便引入了黄昏的意境,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姮娥霜鬓”,将孤独的情感与月亮的冷清结合在一起,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诗的结构上,前半部分描绘黄昏的美丽与月亮的圆润,后半部分则转向对逝去时光的感慨。通过“问他十五华年”,诗人自问自答,流露出对青春的回忆与对流逝时光的惋惜,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以“待教玉容重认”作结,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盼,体现出一种期待与希望。整首诗在用词上细腻而优雅,意象丰富,情感深邃,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瘦蛾描不尽”:形象地描绘出一种细腻而无法完全展现的美。
- “黄昏去也,画帘低晕”:描绘出黄昏时分的柔和景致,暗示时间的流逝。
- “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象征着圆满而又不舍的情感。
- “几度青天碧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 “早换了姮娥霜鬓”:暗示时间的无情与嫦娥的孤独。
- “银汉隐”:银河的隐去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 “沈沈漏点,烛花初烬”:描绘时间流逝的缓慢与烛火的微弱。
-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对青春的回忆与无奈。
- “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孤独的情感与对往昔的惋惜。
- “怜取纤纤旧样”: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圆未近”:暗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尚未实现。
- “待教玉容重认”:期待再次重温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瘦蛾描不尽”,将蛾子比喻为细腻的情感。
- 拟人:如“问他十五华年”,赋予时间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银汉隐,沈沈漏点”,展示了诗的音乐性与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意象分析:
- 瘦蛾:象征细腻与柔美。
- 黄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姮娥:象征孤独与美丽。
- 银汉:象征遥远与思念。
- 红墙: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遗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瘦蛾描不尽”中的“瘦蛾”象征什么? A. 细腻的情感
B. 时光的流逝
C. 美丽的景色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太阳神
B. 月宫仙子
C. 地球女神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蒋敦复的《玉漏迟》更多地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而李白则更注重对月亮的赞美与思乡之情。两者虽然都涉及月亮,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蒋敦复的诗更为细腻,情感更为复杂,而李白的诗则简洁明了,直接表达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