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示儿辈》

时间: 2025-01-27 03:30:06

子孝臣忠须自晓。

奋志攻书,不读如何了。

白发高堂年已老。

诸凡岂可仍草草。

自古英雄原让少。

难再光阴,知道不知道。

万里关山家路杳。

青春渐长还非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示儿辈
作者: 孙莹培〔清代〕

子孝臣忠须自晓。
奋志攻书,不读如何了。
白发高堂年已老。
诸凡岂可仍草草。
自古英雄原让少。
难再光阴,知道不知道。
万里关山家路杳。
青春渐长还非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意在告诫年轻一代,作为子女要懂得孝顺父母,同时作为臣子也要忠诚于国家。要努力学习,若不阅读书籍又怎能有所成就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已经年老,怎么能对待一切事情仍然草率呢?自古以来,真正的英雄本来就少之又少,难得的光阴一去不复返,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万里之外的家乡道路渺茫,而青春渐长,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注释:

  • 子孝:指子女对父母的孝顺。
  • 臣忠:指对国家的忠诚。
  • 奋志攻书:发奋努力学习。
  • 草草:草率、马虎。
  • 英雄原让少:英雄本少,形容真正的英雄人物少之又少。

典故解析:

  • “自古英雄原让少”:此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英雄故事,强调历史上真正的英雄人物不多,借此激励后辈要努力成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莹培,清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而闻名,常常关心国家和家族的命运,作品中体现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看到年轻一代对学习和传统美德的淡漠时所作,旨在提醒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以回报父母和国家。

诗歌鉴赏:

《蝶恋花 示儿辈》是一首充满了教育意义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对年轻人的劝诫,展现了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责任的深切关注。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切忧虑。

首先,诗中强调了孝道和忠诚,这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通过“子孝臣忠须自晓”,诗人直言不讳地告诉年轻人,作为子女要为父母的辛劳负责,作为臣子要对国家忠诚。这一开篇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使得后面的劝勉显得更为重要。

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学习的重视,“奋志攻书,不读如何了”,诗人用反问的方式引导年轻人思考,学习是成才的基础,若不努力读书,又怎能有所成就呢?这不仅是在呼唤年轻人对知识的渴求,更是在提醒他们珍惜时间、把握机会。

“白发高堂年已老”一句,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老父母的辛劳与年迈,暗示年轻人应当心存感恩,不应对生活草率对待。接着“自古英雄原让少”引入历史,告诫后辈英雄难得,时光流逝,机会稍纵即逝,激励他们要有所作为。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着对年轻人深切的期待和关怀,既有对现实的警醒,也有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子孝臣忠须自晓:子女应自觉孝顺父母,臣子应自觉对国忠诚。
  2. 奋志攻书,不读如何了:要努力学习,若不读书又能成就什么呢?
  3. 白发高堂年已老:年老的父母正在高堂之上等候,感慨其辛劳。
  4. 诸凡岂可仍草草:对待任何事务都不能草率,要认真对待。
  5. 自古英雄原让少:自古以来英雄人物本就稀少。
  6. 难再光阴,知道不知道:光阴一去不复返,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
  7. 万里关山家路杳:万里之遥的家乡路途渺茫,无法回归。
  8. 青春渐长还非小:青春逐渐长大,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子孝臣忠”与“奋志攻书”形成了对称的结构。
  • 反问:如“不读如何了”引导读者思考,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孝道与学习的重要性展开,表现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强调了责任与珍惜时间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家庭的深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发:象征着老年与辛苦,代表父母的艰辛。
  • 英雄:象征着成功与成就,反映出时代对人才的渴求。
  • 青春:象征着希望与未来,提醒年轻人要珍惜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孝”指的是什么?

    • A. 对朋友的忠诚
    • B. 对父母的孝顺
    • C. 对国家的忠诚
  2. 诗中提到的“奋志攻书”强调了什么?

    • A. 学习的重要性
    • B. 休闲的重要性
    • C. 旅行的重要性
  3. “自古英雄原让少”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英雄人物很多
    • B. 英雄人物稀少
    • C. 每个人都是英雄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蝶恋花 示儿辈》与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和家庭的关切,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国家命运的感叹,而孙莹培则强调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与责任感。在风格上,孙莹培的语言更为直接,而杜甫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孙莹培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