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方秀才》

时间: 2025-01-11 06:21:29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方秀才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
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
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
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方秀才的赞美,称他继承了先辈的高尚品德,住在山岩之中远离世俗。山中有泉水流淌,石头清澈见底,四周的土地上云雾缭绕。邻里的人们常常垂钓,儿孙们大多数都在读书写文。深处的幽兰花散发着清香,整日散发着芬芳。

注释:

  • 高尚:指品德高洁。
  • :继承。
  • 先君:指先辈或祖先。
  • 岩居:住在山岩之中。
  • :世俗、世间的事务。
  • :清洗、涤荡。
  • :这里指云雾。
  • 邻里:邻近的乡里。
  • 垂钓:指钓鱼。
  • 属文:指从事文书工作或学习。
  • 幽兰:指生长在幽静处的兰花。
  • 清芬:清香的芬芳。

典故解析:

此诗可以看作是对隐居生活和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士人的理想生活方式。诗中的“幽兰”象征着隐士的高洁和宁静,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而闻名,主张积极进取,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范仲淹的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方秀才的赞美,显示了他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诗歌鉴赏:

范仲淹的《赠方秀才》不仅是对友人的赞美,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中通过描绘方秀才的隐居生活,展现出一种脱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开头的“高尚继先君”直接点出了方秀才的高尚品德,表明他继承了先辈的优良传统,接着“岩居与俗分”则描绘出方秀才选择隐居的原因,远离尘世的纷扰,选择一种清淡的生活方式。

而“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则通过自然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隐逸的清幽与宁静,泉水的涤荡和云雾的缭绕,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接下来的“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表达了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其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的乡村生活,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孩子们也在努力求学,传承文脉。最后一句“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以幽兰花的清香作为隐士生活的象征,突显了方秀才的高洁与内敛。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态度的结合,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和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充满了哲理和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高尚继先君”:方秀才继承了高尚的品德。
    2. “岩居与俗分”:选择住在山岩中,与世俗生活隔绝。
    3. “有泉皆漱石”:山中泉水清澈,流淌在石头上。
    4. “无地不生云”:四周的土地上都弥漫着云雾。
    5. “邻里多垂钓”:邻里的人们常常去钓鱼。
    6. “儿孙半属文”:他的儿孙们大多都在从事文化学习。
    7. “幽兰在深处”:隐士深处的幽兰花。
    8. “终日自清芬”:整日散发着清香。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尚继先君”与“岩居与俗分”,形成对称。
    • 比喻:将幽兰比作隐士的高洁。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隐居者的生活,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推崇,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高尚:象征理想人格。
  • 岩居:隐逸生活的象征。
  • 泉水与云:自然清新的意象。
  • 幽兰:代表高洁和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方秀才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 a) 繁华都市
    b) 山岩隐居
    c) 河边
    d) 森林

  2. 诗中“幽兰在深处”中的“幽兰”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高洁
    c) 朋友
    d) 忧愁

答案

  1. b) 山岩隐居
  2. b) 高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饮酒·结庐在人境》 by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范仲淹的隐逸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相似,都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但范仲淹更强调高尚品德和文化传承,而陶渊明则更注重自然的闲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