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上闻子规
夜入翠烟啼,画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的青翠烟雾中,听到杜鹃鸟的啼鸣,仿佛是画中仿佛飞舞的花树。春天的山色如此美好,然而我还是觉得不如回家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越上:指越过高山,形容身处高处或远方。
- 子规:指杜鹃鸟,古时常用以象征离别和思乡之情。
- 翠烟:青翠的烟雾,形容夜晚的景色。
- 芳树:芬芳的花树,象征春天的美景。
- 归:回家,表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杜鹃鸟的啼声在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思乡、离别相联系。这种鸟在春天鸣叫,被视为对游子心情的映射,常引发人们的思乡情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其政治远见和文学才华而闻名,尤其在散文和诗词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词多关注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范仲淹的晚年,正值他在政坛经历了许多波折后,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诗中所表现的思乡之情,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越上闻子规》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怀的诗。诗人以夜晚的青翠山烟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的自然景象,然而在美丽的景色中,诗人却流露出一种难以掩饰的忧伤与思念。夜入翠烟啼,描绘了宁静而又带有神秘色彩的夜晚,杜鹃的啼鸣声似乎在呼唤着游子归来。诗中“画寻芳树飞”一语,既有春天的生机,又在对比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则是诗的高潮,也是情感的集中体现。尽管春天的山色美不胜收,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对故乡的眷恋让他觉得再美的景色也不及回家的感觉。这种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自然的欣赏之间的矛盾,恰恰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那种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故乡的眷恋,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入翠烟啼:夜晚的青翠烟雾中传来杜鹃的啼鸣,夜色中的鸟鸣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
- 画寻芳树飞:在梦幻般的画面中,杜鹃似乎在花树间飞舞,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春山无限好:春天的山色美不胜收,展现了自然的壮丽景观。
- 犹道不如归:然而,无论多么美好,诗人仍然觉得不如回到家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的景象比作美丽的画卷,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杜鹃鸟的啼鸣被赋予了情感,使其成为思乡的象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山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归属感的渴望。这种思乡情怀在诗中得到了浓烈的体现,表现了人对故乡、对温暖家庭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象征着离别与思乡,常用来表达游子的情感。
- 翠烟:代表着夜晚的神秘与美好,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芳树: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承载了深刻的情感内涵,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燕子
B. 杜鹃
C. 鹦鹉 -
诗人觉得春山美好,但仍然感到什么? A. 高兴
B. 孤独
C. 不如归 -
诗中“翠烟”形容的是: A. 白天的云朵
B. 夜晚的景色
C. 雨后的彩虹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 《夜泊牛津》则通过描绘夜晚的宁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情怀,风格相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范仲淹诗文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