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泽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3:07:31

世泽由来远,何年播广东。

吾庐依外海,分派自南雄。

家剩为裘业,山馀偃斧封。

千秋文物类,并与劫灰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世泽由来远,何年播广东。
吾庐依外海,分派自南雄。
家剩为裘业,山馀偃斧封。
千秋文物类,并与劫灰空。

白话文翻译

世泽的传播历史悠久,不知是什么年代开始在广东传承。我的家乡靠近海边,家族的分支来自南雄。如今家中所剩下的只是一些皮毛生意,山野间的斧头也早已封存。千秋以来的文物都似乎化为劫灰,消失殆尽。

注释

  • 世泽:指家族的德泽和影响。
  • 广东: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诗中指世泽的发源地。
  • 吾庐:我的家。
  • 分派:家族的分支或传承。
  • 南雄:古地名,今属广东省。
  • 家剩为裘业:家中所剩的生计只剩下皮毛生意。
  • 偃斧封:斧头被封存,不再使用。
  • 劫灰空:劫掠后留下的灰烬,象征文物和文化的消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献章(1482-1544),字次山,号石庵,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及学者,晚号“长风吟”。他生于广东,终其一生在文学、教育和文化上都有杰出贡献。作品以豪放、清新著称,常表现家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创作背景

《世泽 其一》作于陈献章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文化传承面临威胁。诗人在此背景下,感慨家族文化的衰落和历史的无情流逝,表达了对传统文物与文化的惋惜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族文化传承的思考。开篇以“世泽由来远”引入,显示出世泽的历史悠久,但紧接着对其在广东的传播却显得模糊,暗示了世泽在时代变迁中的迷失。诗人以自家为例,表现出对家族传承的无奈,尤其是“家剩为裘业”,不仅揭示了物质的匮乏,更是对精神文化的失落。

诗中“千秋文物类,并与劫灰空”更是情感的高潮,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消逝,令人感叹。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由远及近,最终汇聚成对文物和文化的惋惜,展现了历史的沉重和文化传承的脆弱。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自身家族命运的深刻反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世泽由来远:揭示世泽的悠久历史。
  2. 何年播广东:表明对世泽在广东传播的历史不详,体现出历史的模糊和无奈。
  3. 吾庐依外海:自述家乡的位置,暗示与水的关系,也与文化传递有关。
  4. 分派自南雄:表明家族的来源,强调其根源。
  5. 家剩为裘业:反映家族在物质和文化上的衰退。
  6. 山馀偃斧封:象征着劳动和奋斗的终止。
  7. 千秋文物类:千年文化积淀的消散。
  8. 并与劫灰空:最终的无奈与惋惜,文化的消逝如同劫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世泽由来远,何年播广东”形成工整的对仗。
  • 比喻:使用“劫灰”来比喻文化的消逝,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句式的重复强调文化的衰退与消失。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家族文化传承的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中文化消逝的忧伤,体现出历史的无情与文化传承的脆弱,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 世泽:象征着家族的德行和影响力。
  • 广东:代表着文化传播的地域。
  • 外海:象征着开阔与远方,隐含着对未来的希望。
  • 裘业:代表着物质生活的简单与单调。
  • 斧头:象征着劳动与创造的中断。
  • 劫灰: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消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世泽 其一》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献章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南雄”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广西
    B. 广东
    C. 福建
    D. 浙江

  3. “千秋文物类,并与劫灰空”中的“劫灰”指的是什么? A. 书籍的损坏
    B. 文化的消逝
    C. 家庭的破碎
    D. 财富的流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静夜思》 李白
  • 《春望》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慨,情感更为豪放。
  • 《春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世泽 其一》在文化传承上的思索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华诗词大观》
  • 《中国古代文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