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十九 送伦彦群膳部道旧》
时间: 2025-02-04 17:00: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其十九 送伦彦群膳部道旧
作者: 夏言 〔明代〕
白玉阶前,黄金殿侧,多士充庭。
爱贾谊敷陈,经纶蕴藉,董生条对,礼乐纵横。
老子当时,已曾括目,识尔文章有法程。
果然是,家传夙学,海内知名。
拜官远别神京。
有恋恋相知一日情。
想蹑屐钟陵,看山力健,
连床伯氏,梦草诗清。
旧里柴门,新开竹径,
得子相过眼倍明。
春夜宴,爱芳园桃李,把酒频倾。
白话文翻译:
在白玉铸成的台阶前,黄金殿旁,众多士人聚集庭院。
我喜爱贾谊的辩论,博学多才;董生的言辞,礼乐并重。
老子那时已曾闭目,识得你的文章有规律可循。
果然是,家传的学问,早已在海内外知名。
拜官后远离了神京,
我对一日的情谊恋恋不忘。
想去钟陵,踏着木屐,欣赏山水的壮美,
连床的伯氏,梦中吟咏的诗词清丽。
故乡的柴门,刚刚开辟了竹径,
得子相见,倍感明亮。
春夜的宴会,爱在桃李芳园,举杯畅饮。
注释:
- 白玉阶:指用白玉石砌成的台阶,象征高贵。
- 黄金殿:指华丽的殿堂,象征权势与地位。
- 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才华闻名。
- 董生:指董仲舒,汉代著名的思想家。
- 老子:指道家创始人老子,强调道德与自然。
- 恋恋相知:依依不舍的情谊。
- 钟陵:指钟山,因山水之美而闻名。
- 伯氏:指伯牙,古代著名的琴师,象征才能与艺术。
- 柴门竹径:故乡的朴素与自然景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59),字子贞,号鹤斋,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擅长诗词,以正直刚毅闻名。其诗风清新,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伦彦群时,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及对往日情谊的怀念,体现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沁园春 其十九 送伦彦群膳部道旧》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开篇描绘了一个华丽的场景,白玉阶和黄金殿传达出一种尊贵的氛围,众多士人的聚集象征着文化的繁荣与交流。接着,诗人提到贾谊与董生,显示出对古代贤士的崇敬,同时表达了对自己学识的自豪。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游历的想象,勾勒出钟陵的美丽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同时,柴门竹径的描写又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人情的温暖与乡愁。最后以春夜宴的场景收尾,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温情与欢聚的喜悦,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玉阶前,黄金殿侧:描绘出高贵的环境,显示出诗人所在的地位与场合。
- 多士充庭:众多士人汇聚,象征着文化的繁荣。
- 爱贾谊敷陈:表达对贾谊的欣赏,体现出对才华的尊重。
- 经纶蕴藉:指诗人对思维的深邃与丰富。
- 老子当时,已曾括目:提到老子,表明对哲理的思考与尊重。
- 家传夙学,海内知名:强调作者的学识渊源与声誉。
- 拜官远别神京:离开京城,带着对故土的思念。
- 有恋恋相知一日情:表达深厚的友谊。
- 想蹑屐钟陵:希望回到自然中,体现对生活的向往。
- 得子相过眼倍明:与友人重聚,使心情更加明朗。
- 春夜宴,爱芳园桃李:春夜的宴会,增添了温馨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白玉阶前,黄金殿侧”,形成了和谐美感。
- 比喻:如“有恋恋相知”,将友谊比作美好的情感。
- 意象:通过“柴门竹径”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士人对于个人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象征纯洁与高贵。
- 黄金:象征权力与财富。
- 桃李:代表友谊与美好的人际关系。
- 竹径:象征自然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贾谊”是何人?
- A. 诗人
- B. 政治家
- C. 音乐家
- D. 哲学家
-
“白玉阶前,黄金殿侧”中“白玉”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纯洁
- D. 学问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恨
- D. 不屑
答案:
- B. 政治家
- C. 纯洁
- B. 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苏轼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中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惋惜情感,与夏言的作品形成呼应,都是对友谊的珍视与感叹。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