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草碧,又见一年寒食。
风雨落花春可惜,卷帘人独立。
十里青山咫尺,两岸绿杨如织。
酌酒赋诗俱未得,浪将光景掷。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草地碧绿如洗,又是一年寒食节。
风雨中落花的春日令人心惜,卷着帘子的人孤独地站着。
十里青山近在咫尺,两岸的绿杨像织布一样。
我想喝酒作诗却都未能做到,光阴在浪花中随意抛掷。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吃冷食。
- 卷帘:指卷起窗帘,表达一种孤独的状态。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实际是指十里青山看似近。
- 如织:形容绿杨如同织成的布景,生动形象。
典故解析:
-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纪念介子推。节日的习俗与春天的凋零相结合,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圭洁,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而深邃,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寒食节,诗人借节日的景象与心情,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与内心感受的古诗,诗中通过对江边草地、青山绿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篇的“江草碧”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紧接着的“又见一年寒食”则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在春雨中,看到落花,感受到春天的短暂与珍贵,表现出一种伤感。
“卷帘人独立”一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与周围的美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接下来的“十里青山咫尺”与“两岸绿杨如织”,则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和谐,仿佛在呼应诗人的内心感受。
最后两句“酌酒赋诗俱未得,浪将光景掷”,表达了诗人尽管渴望借酒作诗来抒发情怀,却因内心的忧郁而不得其法,感慨光阴如浪,随意挥霍而去。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描写相得益彰,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草碧:描绘了江边草色的青翠,传达出春天的美丽。
- 又见一年寒食:感慨时间的流逝,寒食节的到来使诗人感到岁月的无情。
- 风雨落花春可惜:春天的花在风雨中飘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 卷帘人独立:描绘孤独的身影,暗示内心的孤寂。
- 十里青山咫尺:自然景色近在眼前,却感到无法触及。
- 两岸绿杨如织:绿杨如同织布,表现了自然的生机。
- 酌酒赋诗俱未得:想要借酒作诗却没有实现。
- 浪将光景掷:时间如浪花般流逝,感叹光阴的短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里青山咫尺,两岸绿杨如织”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美。
- 拟人:将春天的落花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草:象征着春天与生命的再生。
- 寒食:代表着传统文化与时间的流逝。
- 风雨落花: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 青山绿杨: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是用来纪念哪位历史人物?
- A. 介子推
- B. 李白
- C. 杜甫
-
“卷帘人独立”这一句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宇宙浩瀚
- B. 孤独与无奈
- C. 欢乐与喜悦
-
诗中提到的“十里青山咫尺”,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自然的遥远
- B. 人与自然的距离
- C. 自然的近在咫尺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邵圭洁的《谒金门》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而杜甫则更强调国家忧患与个人命运的交织。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表现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