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作者: 李慈铭 〔清代〕
江上道,临水画楼春早。
迟日养蚕帘影悄,隔帘闻语笑。
朝暮蒲帆征棹,愁见殢人芳草。
烟陌青青同一稿,夕阳无限好。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小路上,临近水的画楼春意正浓。
在这迟暮的日子里,养蚕的帘影轻轻摇曳,
透过帘子可以听到里面的谈笑声。
早晚的船只在水面上来往,
我愁苦地看着那美丽的芳草。
烟雾缭绕的小路上,青葱的草木如同一幅画,
而夕阳的景色是那么的美好。
注释:
- 江上道: 江边的小路,指江边的风景。
- 临水画楼: 近水的美丽楼阁,描绘出春天的气息。
- 迟日: 指春天的日子比较温暖。
- 养蚕帘影: 养蚕的窗帘影子,隐喻着生活的宁静。
- 隔帘闻语笑: 透过帘子可以听到欢声笑语。
- 蒲帆征棹: 划船出行,形象描绘江面上的航行。
- 殢人芳草: 形容美丽的草地,让人感到伤感。
- 烟陌青青: 繁茂的青色小路,形成一种朦胧的美感。
- 夕阳无限好: 夕阳的景色美丽无比,充满了无尽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风格清新典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和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江南春日的美好感受,同时也蕴含了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描绘春日江边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全诗以柔和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南画卷。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江边的楼阁与温暖的春光,内含了养蚕的生活气息,展现出一种生活的安宁与美好。接下来的两句则带出了一丝愁绪,诗人在日常的航行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尤其是看到美丽的草地时,心中不免生出惆怅之感。最后一句“夕阳无限好”则是对美好时光的赞美,尽管时间流逝,但夕阳的景色依旧绚烂。整首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上道,临水画楼春早: 描绘春天的江边小路和水边的楼阁,春天来得早,景色宜人。
- 迟日养蚕帘影悄,隔帘闻语笑: 展现养蚕的生活宁静,透过帘子可以听到快乐的谈话声,形成温馨的氛围。
- 朝暮蒲帆征棹,愁见殢人芳草: 形容日夜在江上划船,看到美丽的草地却感到一丝忧愁,暗含人生的无奈。
- 烟陌青青同一稿,夕阳无限好: 描绘出青翠的景色,结尾以夕阳的美丽呼应,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朝暮”与“迟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烟陌青青”比喻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拟人: 通过“闻语笑”赋予静物以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 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无常。
- 春: 代表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 帘影: 代表生活的温馨与宁静。
- 芳草: 象征美丽但短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上道”指的是:
A. 河流的名称
B. 江边的小路
C. 江的深度
D. 江的流速 -
“迟日”可以理解为:
A. 晚上的日子
B. 春天的温暖日子
C. 夏天的炎热日子
D. 秋天的寒冷日子 -
“夕阳无限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忧虑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滕王阁序》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江南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理。
- 《滕王阁序》以壮丽的景色和人生感悟为主题,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但风格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集》
- 《李慈铭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