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旦读子美北风吹瘴疠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时间: 2025-04-28 03:43: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房悯浊世,意欲一洗为。
五日老人约,何乃数后期。
功成去学仙,辟谷从清羸。
岂不知自苦,反覆加深维。
志士极钻仰,坚高今益弥。
是为万世法,何止帝者师。
宁知取履时,几欲真殴之。
白话文翻译:
子房对这个浑浊的时代感到怜悯,想要洗净一切。
五天后与老人约定,怎么竟然拖延了这么久?
功成之后去学做仙人,辟谷以求清静和消瘦。
难道不知道自我苛求,反而加深了痛苦吗?
志士们极力向上追求,志向高远如今愈发坚定。
这才是万世的法则,何止是帝王的老师。
岂能知道适应时机,几乎想要真心去追求呢?
注释:
- 子房:指的是张良,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因其智慧和谋略被称为子房。
- 浊世:指社会混乱、黑暗的时代。
- 辟谷:一种道家修行方式,通过不吃谷物以求得身体的清净。
- 志士:有志之士,志向远大的有识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宋代诗人,生于动荡年代,面对时代的变迁,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古人之名,表达了对浑浊时代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张良为引子,通过他对浑浊时代的感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功成去学仙”的理想与“自苦”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忽视了自我内心的苦痛。朱翌通过描绘志士们的奋斗与追求,展现了对高尚理想的向往与追求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意蕴深厚,既有对时代的批判,也有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使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子房悯浊世:开篇即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引出主题。
- 意欲一洗为:表达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 五日老人约,何乃数后期:提到与老人的约定,反映时间的流逝与无奈。
- 功成去学仙:理想化地追求超脱,暗示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 岂不知自苦:质疑这种追求的合理性,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志士极钻仰:志士们的坚定追求,表明一种积极态度。
- 是为万世法:提出了理想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 宁知取履时:反思适时而动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对现实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比:现实与理想的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深思,增加诗的哲理性。
- 意象:运用“志士”、“仙人”等意象,表达追求与理想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张良的引入,反映了诗人对浑浊时代的忧虑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强调了志士的坚持与追求,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与奋斗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子房:象征智慧与谋略。
- 浊世:代表混乱的社会现状。
- 志士:象征追求理想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子房”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刘邦
b) 张良
c) 项羽 -
“辟谷”是什么意思? a) 吃谷物
b) 不吃谷物
c) 种谷物 -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理想的追求
b) 对生活的享受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
- b) 张良
- b) 不吃谷物
- a) 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感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动荡时期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十月旦》:两者都表现了对时代的关注与个人理想的追求,但《登高》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和愁苦,而《十月旦》则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诗经与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