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取木绵》

时间: 2025-01-26 04:40:44

经杨有花飞作絮,黄芦有花亦为絮。

此絮天寒不可衣,但解随风乱飞舞。

木绵蒙茸入机杼,妙胜春蚕趼中缕。

均为世上一草上,有用无用迺如许。

木绵有用称者稀,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经杨有花飞作絮,黄芦有花亦为絮。
此絮天寒不可衣,但解随风乱飞舞。
木绵蒙茸入机杼,妙胜春蚕趼中缕。
均为世上一草上,有用无用迺如许。
木绵有用称者稀,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

白话文翻译:

杨树开花,花瓣随风飘飞,像雪絮一般;黄芦的花也随风飘荡,变成一片片的絮。
这些絮在寒冷的天气中无法穿在身上,只能随着风乱舞飞扬。
木绵被纺织机所包裹,编织出的物品比春蚕吐出的丝线更为妙绝。
在这个世界上,草木之间,有用的与无用的都是如此。
木绵虽有用,但称其为有用的人却少之又少;而杨花和芦花却在古往今来的诗歌中不断传唱。

注释:

  • :杨树,常见的树木,春天开花。
  • 黄芦:一种植物,通常生长在水边,花也随风飘舞。
  • :指花瓣或种子的轻柔部分,随风漂浮。
  • 木绵:指木棉花,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 机杼:织布的工具,象征着纺织和创作。
  • 春蚕:指春天的蚕,吐出的丝线,被视为珍贵的材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自逊,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为南宋诗人,以其清新朴素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生活感受,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对事物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看人取木绵》这一首诗以自然景象为依托,诗人通过对杨花与黄芦花的描写,引出对生活中有用与无用之物的思考。诗句开头,杨花与黄芦花随着风飘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后,诗人以木绵与春蚕相比较,指出木绵的实用性与价值,暗示生活中虽然有许多表面上无用的东西,但它们也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诗中反复提到的“有用无用”,引发读者对社会价值观的深思,尤其是在对待自然资源和生活材料的态度上。最后一句,引用“千古传声诗”,强调了杨花与芦花在诗歌中流传的悠久,进一步深化了诗的内涵,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经杨有花飞作絮:描绘杨树花朵随风飞舞的场景,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2. 黄芦有花亦为絮:黄芦花也随风而舞,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3. 此絮天寒不可衣:这些飞舞的花絮在寒冷的天里无法穿在身上,隐喻其无用性。
  4. 但解随风乱飞舞:这些花絮只能随风漂浮,表现出一种无奈。
  5. 木绵蒙茸入机杼:木绵被纺织,象征着生活的实用性。
  6. 妙胜春蚕趼中缕:木绵的价值高于春蚕,强调其实用价值。
  7. 均为世上一草上:不论是木绵还是杨花,都是自然的一部分。
  8. 有用无用迺如许:世间万物,有用与无用的界限模糊。
  9. 木绵有用称者稀:木绵虽有用,但认可的人少。
  10. 杨花芦花千古传声诗:杨花与芦花在诗歌中被广泛传颂,强调其文化价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絮,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探讨了事物的价值,强调生活中即便是看似无用的东西,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青春。
  • 黄芦花:象征自然的柔美与脆弱。
  • 木绵:象征实用与经济价值。
  • 春蚕:象征传统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杨花”和“黄芦花”分别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生机
    • B. 秋天的落叶
    • C. 冬天的寒冷
  2. “木绵”在诗中与哪个意象进行比较?

    • A. 春蚕
    • B. 黄花
    • C. 杨树
  3. 诗中提到的“有用无用”指的是?

    • A. 人的价值
    • B. 物品的价值
    • C. 自然的价值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本诗在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更注重对国家命运的感慨,而《看人取木绵》则更加关注生活的细节与价值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