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韦应物 〔唐代〕
一为吴郡守,不觉菊花开。
始有故园思,且喜众宾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成为吴郡的太守,不知不觉中菊花已经盛开。
此时我开始想念故乡,同时也很高兴有许多宾客前来。
注释
字词注释:
- 吴郡: 古地名,今江苏省苏州市一带。
- 菊花: 秋天盛开的花,象征着清雅和高洁。
- 故园: 指故乡或老家。
- 宾来: 宾客前来,表示热闹和欢聚。
典故解析:
- 菊花: 在古诗中,菊花常常与秋天、孤独、思乡等情感相联系,特别是在重阳节(九月九日)时,赏菊成为一种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吴郡太守,以诗名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景象和个人情感为题材,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九日),诗人身为吴郡守,因职务原因,远离故乡,心中生出思念之情,同时也感受到身边的热闹与欢聚。诗中融合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当下的快乐,体现了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九日》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作者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宾客的欢迎。诗的前两句写“吴郡守”,体现了诗人的身份和责任,随后提到“菊花开”,则引发了对秋天和故乡的思考。菊花在古代文化中不仅代表着秋天的到来,还象征着坚韧和清雅,正如诗人在外地任职,虽身处他乡,但仍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则转向积极的一面,诗人虽然思念故园,但因宾客的到来而感到欢喜。这里体现了一种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尽管远离故乡,仍能在友人的陪伴中找到快乐。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流露出诗人复杂的内心感受,既有思乡的愁绪,也有欢聚的喜悦,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雅的审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为吴郡守: 表明诗人身处官职,身份明确。
- 不觉菊花开: 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
- 始有故园思: 触景生情,表达思乡之情。
- 且喜众宾来: 朋友的到来带来欢乐,体现社交生活的温暖。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的“吴郡守”和“故园思”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 菊花作为主要意象,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代表着思念与坚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外任职的孤独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通过朋友的相聚带来一丝安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 代表孤独与高洁,同时也是思乡的引子。
- 故园: 体现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归属感。
- 宾客: 表现出社交生活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任职的地方是哪里?
- A. 长安
- B. 吴郡
- C. 洛阳
- D. 成都
-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
- A. 玫瑰
- B. 菊花
- C. 桃花
- D. 兰花
-
诗人对宾客的态度是?
- A. 不在意
- B. 欢迎
- C. 生气
- D. 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韦应物的《九日》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思乡之情,而王维则强调自然景色与孤独的内心感受,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韦应物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