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庵赠空上人》

时间: 2025-01-11 15:05:04

草阁俯前川,凭崖只数椽。

路连峰顶寺,厨引涧中泉。

白日龛灯彻,清宵梵响圆。

闻师耽寂寞,住此已多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潮阳庵赠空上人
释今邡 〔明代〕

草阁俯前川,凭崖只数椽。
路连峰顶寺,厨引涧中泉。
白日龛灯彻,清宵梵响圆。
闻师耽寂寞,住此已多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处草屋,俯视着前面的河流,房屋的数量只有几间。通往山顶寺庙的小路与之相连,厨房则引来山涧的泉水。白天,佛龛的灯光透彻,夜晚,梵音的回响悠扬。听闻大师执着于寂寞,已经在这里住了多年。


注释

字词注释

  • 草阁:用草木搭建的简易房屋。
  • 凭崖:依靠在悬崖边缘。
  • :指屋檐的木条,这里形容房屋数量不多。
  • :小溪,山间的水流。
  • :佛龛,供奉佛像的地方。
  • 梵响:佛教音乐或诵经声。
  • :沉迷、专注。
  • 寂寞:孤独、清静。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境中渗透着佛教的隐逸思想和对自然的依恋,反映了明代文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邡(公元1585年-1653年),明代僧人,诗人,主张隐逸生活,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其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在潮阳庵修行,寄情于自然,表达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潮阳庵赠空上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间庵堂,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修行的和谐共生。前两句“草阁俯前川,凭崖只数椽”描绘出庵堂的简陋与自然环境的亲密,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接下来的“路连峰顶寺,厨引涧中泉”则展示了庵堂与寺庙、小溪之间的联系,表明修行生活虽然简朴,但却是与自然紧密相连,充满了灵性。

“白日龛灯彻,清宵梵响圆”两句,进一步描摹了庵堂的日常景象,白天有灯光透彻的佛龛,夜晚则可听到悠扬的梵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圣的氛围。最后一句“闻师耽寂寞,住此已多年”则点出了诗歌的核心思想,表达了对大师修行生活的理解和认同,表现出一种对孤独与寂静的甘愿接受。

整首诗浑然一体,意境深远,流露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阁俯前川:草搭的小屋高高在上,俯视着前面的河流,体现了自然的美景与隐居的生活。
  2. 凭崖只数椽:依靠在悬崖上的房屋,数量不多,表现出简朴而安宁的生活状态。
  3. 路连峰顶寺:通往山顶寺庙的小路,象征着修行的道路与灵性追求的方向。
  4. 厨引涧中泉:厨房引入山涧的泉水,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白日龛灯彻:白天佛龛的光亮透彻,象征着光明与智慧。
  6. 清宵梵响圆:夜晚的梵音悠扬,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安详。
  7. 闻师耽寂寞:听说师父沉迷于寂寞,表现出对修行生活的专注与执念。
  8. 住此已多年:在这里住了多年,体现出对隐居生活的持久选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庵堂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展现出隐逸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白日龛灯彻,清宵梵响圆”,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静谧生活的渴望,反映了明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阁:象征着简朴与自然。
  • 前川:代表流动与生命。
  • 峰顶寺:象征着精神追求的高峰。
  • 涧中泉:代表清新与源泉,象征着灵性之水。
  • 龛灯:象征着智慧与启迪。
  • 梵响:象征着佛教的宁静与平和。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清新、宁静的修行环境,传递出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阁”指的是什么? A. 高楼
    B. 草搭的小屋
    C. 石头建筑

  2. “厨引涧中泉”中的“涧”是指什么? A. 大河
    B. 小溪
    C. 湖泊

  3. 诗人在这里住了多少年? A. 一年
    B. 几十年
    C. 多年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比较《潮阳庵赠空上人》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描绘了自然与隐居生活的美好,但王维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释今邡则更注重修行的内心体验。两首诗都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表达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禅宗文化与诗歌》
  • 《隐逸文学研究》

这些书籍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明代诗人的思想及其作品背景,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