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郎归》

时间: 2025-01-27 05:18:57

石桥南畔第三株,至今犹未枯。

满天风雨润龙须,羞称秦大夫。

密处密,疏处疏,白云遮欲无。

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桥南畔第三株,至今犹未枯。
满天风雨润龙须,羞称秦大夫。
密处密,疏处疏,白云遮欲无。
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

白话文翻译:

在石桥南边的第三棵树,至今依然没有枯萎。
满天的风雨滋润着树的龙须(枝条),让我羞愧称呼秦大夫。
密集的地方密集,稀疏的地方稀疏,白云遮掩着一切,似乎没有了踪影。
白天的阳光费劲心思,剩下的只有几枝云彩。

注释:

  • 石桥南畔:指的是南边的石桥旁边。
  • 第三株:指的是第三棵树。
  • 龙须:诗中用以形容树的枝条,生动形象。
  • 羞称秦大夫:秦大夫是指古代著名的诗人,表示自己对比之下的自愧不如。
  • 昼师:指白天的阳光。

典故解析:

“秦大夫”可以指代古代著名的诗人或文化名人,代表着高雅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诗人在这里用其作为对比,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以及自我谦逊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奕绘,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下来,多体现了清代诗人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衷与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阮郎归》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韧性。开篇以“石桥南畔第三株”引入,生动地描绘了树木的生长环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接着,通过“满天风雨润龙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诗中提到的“羞称秦大夫”,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敬畏,也体现了对自身艺术成就的谦逊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密处密,疏处疏”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变化与和谐,白云的遮掩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最后一句“数枝云所余”,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在思索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坚韧,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桥南畔第三株:点明地点,具体化了观察的对象。
  2. 至今犹未枯:表现树木的生机,暗示生命的顽强。
  3. 满天风雨润龙须:描绘了自然元素的滋养作用,树木的枝条如龙须般生动。
  4. 羞称秦大夫:自谦之意,表现诗人与自然的对比。
  5. 密处密,疏处疏:强调自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和谐美。
  6. 白云遮欲无: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象征着生命的多变。
  7. 昼师颇费好功夫,数枝云所余:表达了光阴的流逝与自然的静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的枝条比作“龙须”,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在“密处密,疏处疏”中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主题,表现了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和谐美,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艺术的追求,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连接,稳固而持久。
  • 第三株: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坚韧。
  • 龙须: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 白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石桥南畔的树木状态是? A. 枯萎
    B. 还未枯
    C. 早已枯
    D. 盛开

  2. 诗中提到的“秦大夫”代表什么? A. 自然
    B. 高雅的文化
    C. 战士
    D. 商人

  3. “密处密,疏处疏”表现了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人的心情
    C. 物的形状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作,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奕绘的《阮郎归》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以自然为主题,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而奕绘则表现出细腻与柔美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包含了奕绘及其他清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帮助读者了解古诗词的背景与鉴赏方法。